美好生活,劳动创造

初二 议论文 796字
2020-06-25 08:25:17

在当今社会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各个产业不断机械化、自动化、信息技术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不断改变。相比这些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人工劳动,人们显然更愿意更希望以机械化的方式来改善生活。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很多人也由此认为,论“劳动”这一名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退出历史的舞台。固然,在拥有更便捷、更精准、更广泛的自动化生产技术,人们由此产生一种无须再进行过多的劳动的想法。但是,劳动这一延续了五千年的生活方式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马克思曾这样定义过:“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

若抛开日用品的生产流水线,即使在生活当中,尽管我们有着各种功能齐全的家电,但很多事依然需要我们的双手去做。尽管我们有洗衣机,可是我们依然得学会如何将衣服按照洗涤方式分门别类、有顺序地放入洗衣机和按下按钮;尽管我们有电饭煲,可是我们依然得学会如何盛入一定的米和控制水量的百分比。这些事情看似简单,但放在今天的青少年中,同样是需要教育引导的一部分。

论于社会,在劳动者地位日趋降低的风气下,在日常生活趋于便捷的环境下,“劳动”仿佛已成为了遭人鄙夷的代名词,热切追求劳动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论于个人,倘若摒弃了中华人民流传至今的勤劳奋勉之精神,那么热爱劳动的传统,也便是岌岌可危了。当今社会,新一代青少年与老一辈人相比,显然十分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科技的腾飞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教育机构和家长的不重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美好的生活需要劳动的创造。

诚如周国平所言:“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蒙昧人。”对劳动的不屑一顾,对勤勉的嗤之以鼻,酿就了些许浮躁颓靡的风气;将科技进步作为自己不愿前行的后盾,将劳累辛苦当作自己怠惰的借词。须知是,无论社会变迁,唯有扎根在人类精神传统土壤中的人,才能够真正摆脱蒙昧;唯有珍视传承优良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才是美好生活的创造人。

劳动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美好生活,劳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