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重要性远远地超过了言词,而在交流中我们往往要回答对方的问题,于是我们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言词,而非声音上。这是片面的,只有仔细聆听对方说话的声音,才能丰富言词的含意。
一个放大说话音量的人,通常有控制环境的目的。说话大声是独断、强制且具有威胁性的行为,所以想支配或控制他人的人,讲话通常很大声。大部分人认为说话大声、低沉是自信的表现,但有些人大吼大叫,是因为害怕如果细声细语,没有人会听得见。
说话小声的人一开始可能会被认为缺乏信心或优柔寡断,但是小心别上当。轻柔的声音可能反映出平静的自信,说话者认为没有必要支配谈话。要是对方说话总是轻声细浯,请汪意抑扬顿挫是否适当。当在场的人听不清楚的时候,他足否努力放大音量?如果不是,乜许他不够细心,不能体贴别人,式者孫傲自大。如果持续轻声细语伴随着不舒服的肢体语言,征以没自信心的缺乏。
说话一向很快的人,对于事情的评估和判断通常也很快,因此他们常常不假思索就做出判断。有些人说话快则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全感,这种人会有自卑的反应,像是紧张兮兮,或者是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也有一些人在以一般的速度闲聊一阵子之后,发现谎言很难再编下去,于是说话愈来愈快,企图对谎言加以解释。
说话一直都很慢的人也许是身体或心理有障碍,如果对方是因为心理有障碍而说话慢,你只要和对方谈上几分钟,就可以看出来。教师、演讲者以及经常要对大众说话的人,有时会故意放慢说话速度,让每一个听众都听到他们的话,了解他们的意思。
说话结巴,如果不是由于先天身体障碍造成的话,通常是缺乏安全感、紧张或困惑所造成的。但也有可能说话者想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绞尽脑汁搜寻正确的字眼,或者对方有意暂停,好让你有机会插话。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啦,想了解更多,就点赞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