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诚如斯言,地球作为生命的载体,在几十亿年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与生命相适应的环境,同时又与生命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三体》中杨冬在纳米中心做的地球演化实验:如果取消生命选项,地球演化到现在将与充斥着火山地震的荒芜的原始地球无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也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理想。
自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日新月异,重工业也蓬勃发展,但当时的人似乎没有意识到环境的问题而沉浸于新技术带来的新生活,这也难怪——毕竟身处几千年之大变革的时期,换做谁都不会跳出来说新技术不好,因为或许他将遗臭千年。其实,工业革命就像汉武帝时期,有前人千百年攒下的家底任其挥霍,但稍不注意就将家底挥霍光了,以至于西汉的屈辱和没落。现在的环境就像家底,在工业革命挥霍之后,如果不有所作为治理环境,那将和西汉晚期一个下场。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晚了些,但人类终究醒悟了。
近些年,工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如温室效应带来的世界普遍高温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度变成热带沙漠气候的样子,连典型的暖寒带东三省也有机会体验广东的体感。大的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澳洲山火。
无论种种,都使得“保护环境”不再是空泛的口号。
香港岛本土虽然仅三千多平方千米,但植被覆盖率竟高达3/4,作为世界级城市,香港无疑中国在是世界环保事业中的形象大使。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为世界环保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体现,更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结果。
影射到我们,就是出门多乘公交、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农业灌溉自流漫灌改喷灌、滴灌,虽然做不出能影响世界的举动,但举手投足间的点点滴滴也是对环保事业的贡献。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因为有了“渔”就可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不用苟且于眼前有限的被授的“鱼”,换句话说,就是“渔”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但同时,“渔”不代表“竭泽而渔”,同上,无论做什么,都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不然只能是“鱼渔两空”。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立意深刻。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感染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