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曾有言曰,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我们涂抹着历史的余温,从历史走来,在这儿沉思反省,也从这儿整装待发。学问藏于历史里,从历史的码头航行,历史是教科书,也是清醒剂。“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汲古人之智慧,创今日之发展。
于历史中的学问是爱国,融于骨血,生生不息。
掬山月在手,撷星辰于心,存爱国之思,叹英雄豪迈。何为爱国?爱国,是变法君子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壮志。爱国,是伟大领袖周恩来“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奋斗豪情。爱国,是抗疫英雄钟南山兼济天下的无私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对国家的深沉眷恋。时序更替中,始终不变的是爱国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爱国者的步伐。将爱国之情化为不竭动力,以赤诚之举回馈祖国母亲的哺育。
于历史中的学问是理想,抵抗俗世,赤诚逐梦。
现实与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之心怀天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是李贺之报效国家;“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之豪情万丈。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人之所以需要理想,犹如水手需要星星,星星虽不可及,但可指引我们的航程。现实的枷锁总是无法束缚住精神的自由与独立,人类对理想的追求也不会因为梦醒而停止。“庄周梦蝶”不仅仅是庄周的一个梦,更象征着人类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精神超越。
于历史中的学问是青年,如百花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鲜怒马少年时,中华儿女凌云之志,勿令岁月蹉跎,以中流之水的气魄,囊萤映雪的勤勉,为理想而国家而不断奋进。前有孙中山先生的殷切之期盼,“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于自身之肩上。”今有习近平主席的谆谆之教诲,“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吾辈青年,于国民中尤当负重大之责任。研究精神上之学术者,宜时出优美之文学,高尚之思潮,助我国民精神界之发展;研究物质上之学术者,宜时摅其湛深之思考,施以精巧之应用,谋我国军事工艺器械之发达。
历史塑造了现实,也照耀着未来。深掘历史之学问,指引未来之彼岸。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坐标上,千顷江波,万里高山,就是青年施展才能,挥洒青春最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