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议论文 675字
2022-01-18 21:21:34

直谏者,勇士也。

俗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没有谁愿意听别人当众指出自己的过错,更何况是那些

平日里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君主呢?因此,直谏往往会迎来“天子之怒"甚至是杀身之祸。但历朝历代,偏有一些逆行者"心存大无畏精神,逆龙鳞而上,直言不讳。

就以魏征,海瑞二人为例。魏征乃是唐代宗门下一代名臣,他曾向太宗上书《谏太宗十思疏》扬扬洒洒列了,太宗十条罪状。不过魏征还是顾及了太宗的颜面,言辞也较为委婉。

海瑞上书直谏嘉靖皇帝,从他沉迷炼丹,不理朝政到个人习惯,将嘉靖从头到脚批得体无完肤,一针见血。气得嘉靖不顾君王颜面,破口大骂。甚至要左右侍臣当即抓来海瑞,杀之泄愤。更令人震惊的是海瑞上书前便已离别家人,遺散仆役备好棺材,这哪里是直谏,堪称“死谏”!这份赤诚爱国之心,无畏报国之情,令世人敬佩!

直谏需要的不仅是进谏者的勇敢无畏,还有纳谏者的清正贤明,有唐太宗这位“伯乐的宽宏大量,才有魏征这匹千里马的直言不讳,正因内阁中贤臣的出手相助,海瑞才能免除死。

讽谏者,智者也。

若说直谏是勇气的体现,那么讽谏就是智慧的结晶。面对略显昏庸的君主,各朝贤臣将语言艺术发挥至极致。委婉进谏,让君王在不知不觉就领悟到真理的存在。

邹忌讽谏齐王,从自身出发,类比说理,成功点明“王之蔽甚矣!"淳于,进谏齐王,以大鸟蛰伏隐喻威王,面对吴王的死令,少孺子临危不惧,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说,说服

退兵;诸葛亮一代名士,在危急存亡之秋,挥毫写下《出师表》,既婉言相劝,又直言进谏,

告诫后主刘禅。

讽谏与直谏相比,不仅能陈言利弊,更易于被人接受,可谓两全其美,一石二鸟,更是技高一筹。无论是直谏,亦或是讽谏,出发点皆是以国为重,都是臣子一颗爱国之心,无私奉献的外在体现。不过是面对不同的人,选取不同的方法罢了。在当今社会,虚情假意,阿谀奉承之人不在少数,缺少的,竟是直言进谏的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