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若能下酒,往事便可做一场宿醉。”忆不尽的风烟往事,先生以一种话家常的语气娓娓道来,读完《朝花夕拾》,我心如潮涌,思绪仿佛也飘向那个遥远的年代,和先生一同体会苦与甜,感受旧日时光,我仿佛伸手便可以触碰到一个有血有肉,立体的鲁迅,他紧攥着笔杆,用黑白描摹出色彩。
书的扉页上写着一句“此乃一副清末明初的生活画卷,以柔软而悲怆的文字,发出对民族灵魂深处的拷问”先生可谓冷,可谓冷静,可谓理性,他用文字向百年后的我们诉说着那个黑暗的年代,字字珠玑,一语中的。那些散布流言、似猫的所谓“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打压着倔强生长的革命人士;那些腐朽的封建文化,“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近乎愚昧、残忍,私塾制度摧残儿童天性,蚕食着旧中国的儿童的心灵;那些利益熏染、“背绳墨以追曲”的风气,故作深高,草菅人命的庸医,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污染着本就乌烟瘴气的社会……令人骇然。
而正如郁达夫所言“先生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他的笔就是他的武器,他的文字便是他最响亮的号角,他以超前的眼光审视着旧中国,直击长空划破黑暗和腐朽,唤醒沉睡的革命,揭开敌人的伤疤,让阳光惩戒一切罪人。
而如今的中国从一切污浊中涅槃重生,花团锦簇,云蒸霞蔚;如今的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公平,我们不再需要害怕“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再需要面对无端的指控,不再会受到范爱农那般的迫害,成为革命的牺牲品,我们所需的不过勇气和毅力,我们应该感激拥有的一切,我们应该如先生所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如先生那般不畏碰壁,敢于挣脱桎梏,“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只是向上走。”
先生笔下亦流露温柔,先生说“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我想他应该是十分珍视那些回忆的罢。
在门口的桂花树下乘着凉,微微的风吹拂,祖母摇着芭蕉扇,为先生讲着猫的故事,可爱的小先生吓得忙回屋子睡觉;念念叨叨的长妈妈,不太识字却默默记下先生的愿望,买来附有插画的《山海经》,简单的线条里满是这个封建妇女的爱;正直热忱的藤野先生,粗中有细,照顾着一个在外留学的中国游子……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鲁迅先生,那些从前岁月的脉脉温情细水长流,让先生多年后依旧流连忘返,让书本前的我们依旧感受着那份温暖,至今仍熠熠生辉。
我也不由得回忆起那些带着温度走进我们生活的人,高三大概是我最跌宕迷惘的一段时光,成绩波动,希望时起时落,有时甚至觉得穷途末路,找不到光,仿佛所有努力都是白费。但我终究算是熬完了,我由衷地感谢那些给予我帮助的人,即便考到班上倒数,班主任依旧拍拍我的肩膀,选择相信我,使我在如今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渐渐远去的时候,想起依旧泪目,生活中很多“长妈妈”,他们记住我的愿望,保护我的执着,我亦会珍视她们,以免“只剩了回忆”之时,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