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曾言:“没有品性上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善,是我们一生所追求的目
标,也是戴在我们脚上的镣铐。
两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在探寻真理时得出幸福就是至善,就是通过思考来让人获得德性,这就是善。如今,人以立德为本,知识无法成为卑劣者的遮羞布。道德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都是不言自明的。如此,我们与善的距离,就像大海与天空,在海天一色两两相接时,就是人类与道德紧紧相拥之时。
三寸粉笔系深山,烛光千里耀云岭。想改变山里孩子命运的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在三寸讲台上教书育人,孕育桃李。12多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在这里考上了大学,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的奇迹。这些都离不开张桂梅的坚持,离不开她“至善”的灼灼理念。如此,是我们与善的距离。
在《罗生门》中,一个被东家辞退的仆役在看到了种种反人性的画面后,内心开始动摇。要做保持正义的神,还是保全自己的魔?仆役最终选择了后者,生存二字占了上风。如此,我们与善的距离似乎又远了许多。
其实,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每个人也都有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但是,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事物总有对立面,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新时代下的新新青年,保留并坚持那些总能让我们热泪盈眶,感慨人间值得的品质精神,似乎是我们终其一生需要坚持的课题。善指引我们走正确的路,德约束我们的戾气。
我们与善的距离,究竟有多远,答案似乎就在你我心中。愿终有人类与道德紧紧
相拥之时,愿我们与恶的距离再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