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我们的力量之源

初二 议论文 858字
2021-06-06 18:47:58

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到近现代的“兼容并包”,从意蕴深远的黑白山水画到五彩缤纷的水粉彩墨画,从催人心弦的民族乐器到中外融汇的现代演奏会……时光流转,朝代更迭,中华民族之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大放异彩。作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自信之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到对个人的修身养性,大到铸造民族魂和道德建设都提供了丰富的滋养。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早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汪文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32任发言人,气宇轩昂,自信优雅,举手投足透出来自文化大国的温良恭谦让,而面对外国记者刁难时,一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又传递出有理有节的当仁不让。汪文斌生于“文都”桐城,求学于六朝古都南京,他的身上所散发出的自信,正是源自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创造之源。“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传承,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标志,也是新时代文明和文化创造性发展的源头。露膝短裙穿久了,关节呼唤暖意呵护,于是有了改良版汉服;聒噪的电子乐器听久了,耳膜渴望一缕古琴的爱抚,于是诞生的中西合璧的乐曲;寡淡的白话文读久了,眼神流连在含蓄隽永的古文上,于是有了古为今用的心灵小品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不再是摇头晃脑的吟诵,耿爽从老祖宗的卷宗里拿出来一用,就成为一枚捍卫民族尊严的言语炸弹。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安全之源。文化安全关乎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一个国家、民族能否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不被异族侵袭或同化,是衡量文化自信和文化安全的重要标准。面对美国的“中国间谍威胁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以“相由心生”和“疑邻盗斧”霸气回应。在外国记者蒙圈的瞬间,国人会心一笑,这就是中华儿女的文化密码,这就是文化意义上的“在一起”。

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坚定文化自信,更要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不断丰富文化的精神内涵,用文化为祖国发声,用文化充实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

教师点评: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证有力,主旨鲜明,而对传统文化的价值的探讨与剖析着实令人惊叹。作者以“源”形容传统文化,首先形象且精当地明确了传统文化的地位,而后从传统文化之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交流的作用出发展开剖析和思考,总结出传统文化是“自信之源”、“创造之源”、“安全之源”,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做了高度概括和再度强调。准确的定位,全面的角度,文章一击即中又面面俱到,已彰显作者出众的思辨能力,而论述中所选用的例证皆取自于我们的生活,丰富而多样,贴合又亲切,精当且有力,在增添论述力道、拓宽取材范围的同时,更展作者在生活中时时留意、时时关注的敏锐洞察与时时学习、时时积累而得的丰富储备。有格局,有视野,有思考,有底蕴,才可有此一文。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