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当下,实践与修身

初二 议论文 1144字
2021-02-02 11:37:15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专注;宋濂的“足肤皲裂而不知”是专注;毛泽东的“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是专注。纵观历史,英雄人物皆因专注而成功。

梁启超曰:“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达也。”就是告诉我们,古往今来,那些成大事者,都是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秉着“厚积薄发,天道酬勤”的初心而为之不懈奋斗的人。而专注于当下的人,必定有着勇于实践与修身的品格。

专注于当下,奋斗的过程便是对真理的探索。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便因专注而广为流传。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科学。那时候,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话,把他的话当做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但亚里士多德的话却使伽利略产生质疑,他反复做了许多次实验,结果证明铁球的掉落速度与重量没有关系。当时,有很多人嘲笑他、批判他、鄙视他,他却选择了坚持实验科学的理想信念。试问,若没有对实验科学的专注,伽利略何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呢?

陶行知言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理论与实践不能脱节,理论不能取代实践,若没有实践,理论只是一堆废铁,永远禁不起实践的考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一则:赵括纸上谈兵,代廉颇为帅,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兵败长平。因此,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绝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与错要用实践来检验。

现实中,很多人会想当然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则而没有用实践来检验,实践又给出了新的证明。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专注于当下,知道修身才不至迷茫。只有心中清净,无尘俗干扰,才能开启一个又一个征程。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年轻的时候,在一个人声鼎沸的茶馆里读书。这个茶馆里没有可以静下心来的环境,刚开始他常常头昏目眩,后来,他强制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书本上,最后排除了外界的干扰。这样,经过磨炼,即使最乱的环境也不能打扰到他看书了。由于专注于学习,他的人生呈现出一张绚丽的宏图。1957年,他与杨振宇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古人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告诉我们要集中精力,静止心来学习,不为外界而干扰,构建一个悠然自得的内在心境。

正所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专注于当下,需要修身养性,勤学励志。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和工作,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率。

中国近代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道路亦是实践与修身的过程。曾记否,近代中国千疮百孔,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军阀混战,诸此种种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是曲折而艰苦的探索。如今,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屹立于民族之林?中国为什么能从无到有,从软弱到强盛,从磨难到崛起?因为中国人民始终专注于一个目标,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伟大强国复兴梦,到2035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世纪中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

河流之所以奔流不息,因它专注于海的波澜壮阔;藏羚羊之所以血泪迁徙,因它专注于春的旖旎风光;山峰之所以高耸入云,因它专注于天的云蒸霞蔚。专注当下,惟实践与修身之理想,哪怕探索之旅迢山高水远,也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专注,成就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