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降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苦难”自古从来就被世人认为是一种“霉运”,不好的事物,不希望这种事情落到自己身上,向往成为那些有成就的人,可不曾想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就是,就是那他们厌恶而又很美丽的苦难……
我国古代学者司马迁被贬入狱中,历经苦难。用刀割下自己的肉食之,吃不饱,睡不足,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历经多年编写出那部被鲁迅称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编年体通史《史记》。苦难不也很美丽吗?不然哪有什么《史记》。
在我国唐朝时期,有一位诗人,其诗风格为现实主义,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就是有着诗圣之美称的杜甫。杜甫年轻时曾想象偶像李白一样由大江南北,但谁不曾想发生了“安史之乱”。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住着“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破茅草屋。“冬天穿的棉衣,夏天卖了换凉衣,冬天到了凉衣卖了换棉衣。最后的结局竟是因为吃的太多撑死了……”。但就是因为苦难,大诗人才写下了这些流传千古的瑰宝。
这样的例子在国外也无独有偶。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在几千吨的工业废料中提炼出了0.01克的放射性元素镭;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谱写出了那样优美的《月光曲》;还有在全身瘫痪后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以及那全身只有眼睛和一根手指能动的伟大物理学家霍金……他们不都经历了苦难吗?可苦难并没有使他们“坠落”而是流传千古照汗青。
红军长征过草地、吃树皮、忍寒冷、越雪山。才会有我们今天互相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啊!
苦难不也是一种美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