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正得志,砥砺斗长空

初二 议论文 1000字
2024-06-16 22:42:28

少年,是生生不息的星星之火,豪情万丈;少年,是春风得意的千里走马,所向披靡;少年,是永不言弃的惊涛骇浪,奔流不回。生逢其时,身处当下,正是少年奋进时!

辛弃疾金戈铁马,玉龙向天精忠报国。

乱世当下,岌岌可危,他毅然加入护国洪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投身战事,将青春年华与毕生才学,尽皆奉献于家国洪途。汇鲜血与铁甲,持长剑笔墨,为家国安康杀出一条血路,为万家灯火劈出一片天地苍穹。"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戎马一生,在狼烟四起的末世之中燃尽风华。哪怕粉身碎骨,也依旧抉择无私奉献,哪怕奉献一切,也依旧选择在所不惜。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宏图伟愿,坚贞不屈的少年国情!为国奉献,不图回报,有志气,方能铸就辉煌!

辛弃疾以兵枪刀剑,扬少年国情。

苏东坡浩然正气,一笑泯之开朗清廉。

乌台诗案,一纸诉状判其叛国离经,身处监牢,他毫不畏惧,光明磊落而堂堂正正,携一身浩然正气不折不挠,挚要坚守清正廉洁。"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人生苦短,他却选择尽心热爱,不留遗憾;″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朝堂陈腐,他却选择浩然正气,踏破凡尘;"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疾风骤雨,他去选择砥砺前行,破釜沉舟。他,快意恩仇,持一支不朽之笔,点破人间苦难。他,从不做作,持一柄浩然之剑,斩破人间凡烟。这,何尝不是一种扶摇而上,破釜沉舟,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失志不渝,不惧艰险,有豪情,方能铸就辉煌!

苏东坡以诗文笔墨,展少年豪情。

朱自清杀身成仁,悍不畏死百折不挠。

硝烟弥漫,暗潮汹涌,家国危亡,内忧外患。他,毫不畏惧,毅然决然提笔书写。用一个个振聋发聩的文字,唤醒沉浮之中的沉沦之人。笔墨不断,书写不绝,他燃尽自己的生命与鲜血,将赤子之心与民族尊严誓死书写到最后一刻。哪怕弹尽粮绝,饥寒交迫,在生与死之间,屈辱与尊严之间,国破人亡与民族大义之间,他依然坚决的选择了后者,选择了杀身成仁,在烈火中永生,在历史中永存。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看破生死,为国捐躯的少年勇气?有勇气,方能创造辉煌!

朱自清以生命为基,展少年勇气。

何为少年?有国情,有豪情,有勇气,方为少年!你我生逢其时,恰青春年华,"楼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时代长风下,少年正当扬帆起航!"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青青春风中,少年更当砥砺奋进!时代之路上,只有怀国情,怀豪情,怀勇气,才能走出少年风采,开辟时代宏图!

"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师点评:作者对“少年”进行了一番思考,“少年是什么”、“少年应当如何做”都是文章写作的角度,作者还从辛弃疾、苏东坡、朱自清这三位名人的生平事迹出发,展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而提出少年便是应当这样——有国情、有豪情、有勇气。文章格局大气,剖析深刻,既有着成熟的思考和探寻,又有着少年人的蓬勃和活力,既能让人受到启发,亦能让人斗志昂扬。不过文中所引用的都是名人生平,并不仅仅包括“少年”的范畴,因此并不是很适配哦,而且文章的中心论点不够突出,导致整体说服力与可信度不强,因此作者还需重新明确写作方向,再选择适当的论据来论证。多多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