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汤圆,总是鼓鼓的,又圆又大,个个饱满。好似里面的馅都要被那粘牙的糯米挤出来一般,味道不知有多鲜美。而这几只汤圆,都可以追溯到那个小小的路口。
每年过年,外婆都会劈开灶台上的一小块地儿,包汤圆。馅儿是汤圆成功的关键:豆沙馅儿的就用新鲜的大粒红豆蒸、煮、炒、拌、搅,一口下去,豆沙的绵细甜顿时打开了整个味蕾;芝麻馅儿的就用大平勺子把鲜芝麻碾碎了加上猪油就着糖炒,用牙齿切开一个小口,滚烫的芝麻流沙顿时像要将整个汤圆皮儿撑破一般,呼之欲出;菜肉馅儿的则把菜剁得细细的,加上切碎的马蹄颗粒、香菇和上好的猪肉,鲜香爽脆。
元宵前一天,外婆总会准时妈妈发来消息:“我给阿囡包了汤圆,还是老地方来拿啊!”看似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满含着外婆这十年来对我的浓浓恩情。
今年元宵,一切还是那么一如既往,依然还是那个路口,依旧还是那个拿了十多年汤圆的老地方。放学后,妈妈开车载我去了那个路口。大冬天的,透过被暖空调吹得微微泛着雾气的前挡玻璃,远远就看到外婆那被岁月浸染过的灰白的短发在风中狂舞。印象中她那健壮的身子一下子变得瘦弱且矮小,在寒风里冻得直打颤。
“外婆!”我摇开车窗,兴奋地大喊,心里有些心疼,外婆大冬天的还要专门为我来路口送汤圆。那个蜷缩着脖子,把手藏在厚衣服里的“小老太太”闻声,立马挺直腰板、眼睛一亮,朝我们一边挥着手一边迈着略显踉跄的小碎步子跑了过来。“今天放学怎么晚了哩?可把我急的,想你老半天了。”外婆关切道,“呐,汤圆!今儿个比去年的还大了不少哩。阿囡长身体,要多吃点啊!”“外婆,您明年就别送啦!您年纪大了,身体也要吃不消的。”我强忍着鼻尖那一股莫名袭来的酸感劝道。“没事,你外婆硬刚得很!老久没动啦,我这把老骨头也该锻炼锻炼嘞。”外婆见我担心,就对妈妈眨了眨眼睛,糊弄了过去。
捧着那一大袋肥汤圆,目送着外婆顶着寒风,离那个熟悉的路口越来越远,我脑海中回想起儿时外婆做给我的那些心爱的棉鞋、保暖的秋裤、还有棉袄。
回到家,嚼着那粘乎乎的汤圆,我在想:是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这般模样呢?是不是都惦记着自己孩子最爱吃的食物呢?是不是都以儿之乐为己之乐呢?
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小小的路口,一个充满爱和温情的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