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爷爷在百姓交流时,多次提到了“家风”。何谓“家风”呢?家风是融于我们血液之与老气质,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也是中的家族的灵魂。
在我的家族中,也有着一个这样传承已久、经久不衰的灵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训出自于《朱子家训》,也是我家的家风家训之一。
记得一次晚饭时间,由于下午吃了太多零食,实在吃不下晚饭了,我便把碗筷一放,顺手将碗中的剩饭倒进了垃圾桶当中。一向节俭的奶奶见状,立马训斥我:“海伦,你这剩饭的毛病是哪来的呀?你可知道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忍饥挨饿啊!”我的小脸突然开始发烫了,站在餐桌边的我,不知所措了。
此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是啊!孩子,还记得你上幼儿园时整天背诵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即使咱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可是,即使再好的日子,也不能奢侈浪费啊!这一粒粒粮食,可是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啊!”我惭愧地低下了头……不知所措了。此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是孩子,还记得你上幼儿园时整天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啊!的餐,粒粒皆辛苦’吗?即使咱们现在的生水平越来越高了,可是,即使再好的日子,也不能奢侈浪费啊!这一粒粒粮食,活可是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啊!”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后的日子里,妈妈说过的这句话——“即使再好的日子,也不能奢侈浪费”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明白了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当传承的中华精神。
在家人的带动下,我也渐渐养成了爱惜粮食、物尽其用的好习惯,懂得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爱惜食物,杜绝浪费,光盘行动,既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除“勤俭节约”的优良家风之外,对我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有“自律”。
爷爷曾告诉我,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自律”是,于是,什么爷总会追着“答爷,间:律·自是这样“我啊?做算不算是‘自律呢?便会耐心地告诉我:“每天早上不需要爸爸妈妈喊,你就能按时起床,那就是自“老师布置”律作业了,你能合理安排时间、独立完成,这也是自律”“走在大马路上,你能主动遵守交通规则,同样是自律”“乘坐校车时,懂得先下后上,有序排队,这还是自律”…
原来,“自律”二字竟需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得以体现啊!就这样,我也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自律”起来,果然,我写作业的速度更快了,作业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了,行为习惯更是越来越规范了,还常常受到家人和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夸赞。我想,这些自律的小事儿,不正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轻而易举便能做到的吗?
因为自律,我有了更多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兴趣爱好的时间了,这让我的生活变得格外丰富多彩,我也从中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原来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自律,是最高级的自由”,我也会将这份自律坚持下去、传承下去!
家风如同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我的童年,也将滋润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