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叙事 774字
2023-08-17 09:33:19

爷爷告诉我,奶奶生前最喜欢梧桐。李清照笔下的梧桐,是一种思愁的细雨;李煜的梧桐,则是“剪不断”的离愁;至于周邦彦的“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更是饱含了心中的感伤与忧愁。在梧桐树下,我领略了诗人们的情怀,也学会了很多诗词的精髓。

有一位隐士,他宁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一生都在追寻琴中趣味。他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挂印归田园,摒弃了世俗的名利,著书立说,用毫端书写出了心底的桃花源。

还有一位文臣,他号称要“打退进犯的外敌”,保护西北边境的安定。可朝廷腐朽、软弱无力,使范仲淹的心愿苦等成空。面对萧条的边塞秋景,他品味了征战生涯、感悟了将士的利害得失,写下了《渔家傲·秋思》这首感人至深的作品,表达了自己的壮志难酬和抒发了对国家的思念之情。

像陶渊明,他为菊花而着迷,对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写墨境自悟的诗句情有独钟;周敦颐崇尚莲花,喜欢深潜于“出淤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境之中;而陆游则钟爱梅花,致力追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种执着精神。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上马就是为打败奸敌,一下马就是为收复失土,他一生都在尽自己的全力为祖国奉献,甘愿为时代披荆斩棘。

“读书犹如‘隐身串门’”,杨绛如是说。阅读让我们能够去那些人的闺阁里,共同喊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心壮志;拂去柳永身上的悲绝烟云,和他一同漫步于“杨柳岸晓风残月”;在西域边塞游历,感受那“葡萄美酒夜光又绿旗之下笑沽梨花酒”的壮丽景象,在五湖四海的友人们共享人生的欢乐与忧伤。或许,我们在诗山词海之中,会慢慢领略到书本的魅力,这就像是“沉醉不知归路”。

我躺在梧桐树下…

生命中,有一些情感可以被直接说出来,而有一些感悟却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于诗词之美的光芒,去抒发自己心底深处的情感,尽情倾诉内心的所想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