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的夏天,没有什么是一碗木莲冻解决不了的。
那时我特别喜欢陪着外婆上街置办各种材料。也眼红的用手指点着沿路卖的各种传统小吃,流着口水,眼巴巴的、满怀期冀的望向外婆。不一会儿,手里总能抱满各种糕点。也会对着过路的小孩高兴的炫耀。
回家后,我喜欢乘着日头,不停地给外婆扇扇子,看外婆摊开一块白净的纱布手帕,用一根粗绳把一些木莲子包里头扎紧。然后我就会在外婆的招呼中放下扇子,迅速地跑到厨房拿一只小碗,帮外婆把木莲子放在碗中,掐着秒让它泡二分钟。这总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听外婆用方言细数自己那个年代的趣事。望向未成型的木莲冻,目光也总是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抬眼总是有外婆种的各种花卉和满目葱茏。眯着眼透过梧桐枝叶就是烈的有点发白的太阳。
扶着水壶帮奶奶把冷水倒到另一只碗里,外婆把扎好的木莲籽放在水中搓揉,挤出籽里的果胶,就像我玩着肥皂水吹出的小泡泡一样,白白嫩嫩的,晶莹剔透。看外婆从一个小罐子里取出一些藕粉,放入水中,加入到冻里搅动,然后颤巍巍的走回厨房,放冰箱冷藏几个小时。这会儿,我会去外婆的小园里采些薄荷,想象着可爱的绿叶点上剔透水晶的样子,一颤一颤的,如小精灵般摇曳。我躺在摇椅上晃啊晃。
做好后,提着小桶陪外婆给邻居们送去。几个大婶唠唠家常,我总是坐在旁边端着一碗清浅的木莲冻,细细的抿。耳边是聒噪的蝉鸣声和大人们的谈笑,舌尖是清清凉凉的冰泉。来不及细细品味,便“咕噜”一声滑入喉咙,凉爽至极,木莲冻里淡淡的薄荷香和似有若无的甜味是我童年的回忆。
我想,江浙一带的人们应该不会忘记那时夏日炎炎,会有几个大婶乘着头顶柳树荫蔽,路边竖一块木板,用粉笔写“木莲冻”“木莲豆腐”或者“冰木莲”,旁边放着红色的塑料桶。只要三块钱,热情的大婶就会给你盛上一碗透明几乎见底的木莲冻,轻颤一下,就可以看见日头的流光在表面浅浅地浮过。还要放糖和薄荷,这就在太阳底下连舀带喝的,嗖嗖一下子见底。
而在今天,更多看到的是在超市里按盒卖的木莲冻。手工的制作工艺因为用时长,已不被只图利的商家所接受,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机器,香料的味道刺鼻,更是赶不上童年的那种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