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味道

初二 叙事 871字
2023-05-12 12:02:05

“春节到,喜洋洋,家家户户红灯笼,团圆饭,必来吃。喜气洋洋过大年!”春节的歌谣是清晨的鸟儿起得调,脆声,清亮,故乡从春节的梦中醒来,惺松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爷爷稳健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细软的头发,我想在散发着鞭炮味的气味中再赖会儿床,可春节的歌谣已在爷爷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春节的香先是糯米圆子的香。金黄色的外表有糯米可爱的形状和香气的飘散,爷爷将米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气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米中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爷爷手里悄然生长。

我去看那切好的猪肉,细腻的肉末此时都相互依偎,慵懒得沉甸甸。爷爷的糯米圆子简单,只放肉末、小葱和其他调味料,香味扑鼻,有着原始的味道,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我最着迷的是爷爷做糯米圆子的过程。将蒸熟的糯米饭取出,倒入碗中,放上腌好的肉馅,用手抓拌均匀。让肉馅和糯米饭充分融合在一起,仿佛一个个憨厚可爱的小娃娃。再揪起一块糯米饭,先团成圆球,裹上一层鸡蛋液,均匀摆放在盘中自然晾凉。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舀起糯米,握紧,再揉了揉。可是糯米在我手中便一点也不乖巧,总是黏在我手心里。爷爷笑着说:“这糯米太喜欢你了,不想被你吃掉而已。”我也跟着笑。春节的阳光照在爷爷的背上,我坐在爷爷投下的影子想,以后是不是每年春节都可以吃爷爷包的糯米圆子……

圆子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响,是春节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趴在门口张望,爷爷说,越炸越香。待圆子在锅中炸至金黄,爷爷已经凉在盘中。我拾起一个圆子,我觉得爷爷的圆子像是有生命一样,要用一只来做量词。第一口是糯米的香软,第二口是肉的细腻。

我在春节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爷爷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各式各样的圆子,却忘了名字,但都不及爷爷的糯米圆子有着最美好的味道。爷爷的糯米圆子,温柔敲打着我回忆的味蕾。

春节的歌谣又响起,爷爷的糯米圆子隔着时光与故乡和我相思凝望。

教师点评:文章“以点带面”——以念念不忘的糯米圆子的“味道”,带出了家乡的特色,带出了家乡传统节日的习俗,带出了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带出了喜迎新春的快乐回忆,带出了一道美食中包含的美味与情怀,带出了浓浓滋味间蕴藏的爱意和温暖。“点”的细微和具体,让“面”更显丰富和深刻,因此糯米圆子的看似寻常和具体明确,让作者关于春节的记忆清晰有序地呈现,让作者因美食而翻涌的乡情直白深切地表达,也让作者由味道而领悟到的情感更加深入人心,让作者由咂摸味道而愈渐加深的对爷爷、对家乡、对佳节、对过往时光的怀念眷恋更加动人心弦。可见,“点”的选取——由或是一件事物、或是一段话语、或是一个契机、或是一个想法作为的切入点、着眼点——可以让文章的叙述更加具体,可以让情感的表达更加深刻,可以让主题的呈现更加清晰。作者为我们做了出色的示范,大家不妨多多借鉴、尝试。为作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