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吃到了最温暖的蒿子粑粑。
春意正浓,雨后,神秘的蒿子渐渐探出头来,我仿佛看见奶奶蹒跚着走在生机勃勃的绿意中艰难地弯下身子,采摘着这来自土地和雨水馈赠而长出的绿色精灵。
“绿色精灵”生长的地方,离家很远,我的思绪也跟着奶奶走了很远,我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腿脚不便的奶奶走过十几条泥泞的小路,淌过喧闹的小溪,她对每一个路过的人打招呼,脸上的皱纹弯成了笑脸的模样,并对路人说了句话,不过应当是春雨朦胧,我的耳朵也朦胧起来了,我听不真切......等到奶奶停下脚步时,泥土早就给雨靴穿上了厚厚的冬衣,她像感觉不到这沉甸甸的重量似的,只是埋头采撷,尽管烈阳高照,尽管大汗淋漓......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满意地微笑,哒哒地踏上归途 ......
我总觉得奶奶的手有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她将洗净的精灵像女娲捏泥人那样小心地塑形,变为一个个烙在锅里的圆饼,蒸汽升腾而起......
随着奶奶的脸渐渐变得模糊,我的思绪也渐渐归拢,嚼着奶奶做的蒿子耙粑,甜味慢慢充斥在唇齿间,我只知道放假那天一进门就见到了心心念念好久的蒿子粑粑,但是没有看见那双哒哒的雨靴,没有看见奶奶在烈日下的莹莹汗珠,但我看见了奶奶看我吃得开心时慈祥的笑脸,看我平安归家时舒心的笑颜,那句被春雨朦胧的话如惊雷一样在我身边炸开——她说:“我的孙女想吃蒿子粑粑咯!”热气在我眼底氤氲,停下咀嚼的动作,仔细描摹奶奶的眉眼,细数她头上的白发,奶奶忽的轻轻笑了,那个想不通的问题有了答案——因为爱!那份奶奶对孙女的爱......
今年吃到了最温暖的高子粑粑。不是它温暖,是奶奶的爱温暖。吞下蒿子粑粑的瞬间,我满心都是——爱您,我温暖的奶奶。
我想,明年的这个时候,温暖的蒿子又会绿满江南......
教师点评:让我们带着题目“暖蒿”阅读文章:“蒿”是生长在家乡的“绿色精灵”,是时令的美食、季节的馈赠,也是家乡的味道、成长的陪伴;“暖”是奶奶耕种劳作的不怕劳苦,是奶奶烹饪制作的认真用心,也是奶奶对“我”的无私付出和满满爱意。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物”和“人”在作者的叙述下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事”由“物”得到了展现、“情”因“物”而有了充分的释出——作为“物”的蒿被收割、被烹制、被品尝,在拥有这一系列的形态变化间成为了串联文章的线索,而这段宝贵的经历在线索的引导下被依序讲述,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达也因此有了坚实的凭依和寄托。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初见文章,是物的滋味,深入文章,是人的重要,品析文章,是情感的炽热和动人。一篇宝贵的文章,当如是、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