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薄脆,细品醇香绵长,悠悠酱香蔓延于口腔。饼分为咸甜二种口味,夹杂着虾皮、南瓜丝的浓郁咸香与甜蜜蜜的海苔泛着沁甜,两种麦饼,各有千秋。其中不变的是爽脆的外壳与柔软的饼胚。
我的奶奶就会做酱香饼,将她的三轮车改成一个小小的酱香摊,小炉里烈火燃烧,她用有力而粗糙的双手轻轻翻动炉上的酱香饼。小摊内弥漫着悠悠麦香,连拂面而来的风都浑合着清甜谷物的香气。来往的人们捧着饼聊着天,几个孩子蹦蹦跳跳,小巷里大黄狗摇着尾巴,小摊里承载了奶奶太多的岁月。
我爱吃酱香饼,爱它的软糯香甜,爽脆醇香。但我始终不理解奶奶了,她的双手在火炉上翻动穿梭,变得褶皱与粗糙。我吃着酱香饼,卧在竹椅上驻足远望着姥姥在小摊上忙碌,小摊上方飘着袅袅炊烟。我咬下一口酱香饼,品味藏在其中的悠悠酱香,回味甘醇。
奶奶问我为什么现在人们不买她的饼,是不是不符合人们的口味了。我不知道,就好像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理解奶奶。她如树皮的双手,肿得似香肠般的手指,翻动着火上香喷喷的麦饼,透过火苗我看到了她的脸,深深的壑沟,佝偻的背,那满头青丝不知什么时候须臾成白发了。广场上来往的人们许多踏入了明亮的餐厅,几位戴着眼镜的女学生打量了几分小摊,从口袋里掏出钱买上几个酱香饼。“好咧”奶奶乐呵地应,佝偻着她的背,用戴着手套的双手揉着面团,包上满满的海苔馅浑合均匀——她总是塞上满满的馅。
“亏不亏本不重要,重要让大家吃饱”她总是以特有的乡音这么说。面团在她的双手下变得劲道,放进小灶“嗞嗞”地响泛着油花,舒活的香气溢入鼻腔。奶奶将饼取出放进白色的纸袋,女学生们笑嘻嘻地接过,咬了一口。
我透过雾气朦朦胧胧没看清她们的脸,听着声声赞扬很是欢喜。“我永远记得奶奶和她的酱香饼。”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有条理性,取材独特,文笔优美,立意深刻,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