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记

初二 叙事 1142字
2023-02-11 17:05:52

走亲戚是每年都少不了的事情,外公说今天要去他姐姐那,那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让我好好见识一下。

去了才知道,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到这,上一次不过匆匆吃完饭,而这一次,我可是要从头到尾,彻底领略一遍,心态自是截然不同。

刚下车,冬天的暖阳伴随着清凉的风,有一丝春天的味道,这样的天气再理想不过,让人很难不兴奋起来。最先迎接我的是到处乱窜的鸡,你在哪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有些在门前的大坪上踱步,有些在干枯的草垛里玩捉迷藏,有些则是和同样慵懒的同伴排成一列,在阴处歇息。它们还会时不时展现自己嘹亮的嗓门,在这里,村民们每天早上起床根本不需要闹钟,一声鸡鸣便足以拉开每个人的一天的帷幕。这让我想到以前,因为从小在城市长大,没体验过乡村气息。一天夜里,大概半夜4、5点左右,也不知道时间,外边鸡鸣四起,那时还小,胆子也不大,又是夜间,紧张的情绪蔓延,声音交错重叠,我甚至以为这是白天隐藏的魔鬼在夜间出动,彼此打着信号。

绕着巷子往下走,居然担心会迷路,这里的房子傍着山坡,没有阶。梯,只有脚踩过的斜坡,和错综复杂的房屋,大多房屋都是推翻重建,但还是能发现一些存留下来的老房子,它们的砖是土砖,看起来坑坑洼洼,类似沙琪玛。颜色不深,像是风吹日晒后苍老的痕迹。黑色瓦片在屋顶整齐排列着。房子里空无一人,就像一具空壳。

几户人家养了狗,有两条小黑狗,浑身上下都是黑的,活蹦乱跳,原来是在争抢着食物。但看见有人,它又会变得有些警惕,有些害怕。它一直盯着你,但不敢靠近你,只是不停的后退,然后目送你离开。这一刻,我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回答问题时说有乡村气息,这不过是课本里的套话,所谓乡村气息还得真正来过才能懂得。

走到房屋和稻田的分界线,本是一道水渠,水却已经不知去向,只剩过往之人的垃圾,沿着废弃的水渠往前走,惊喜的发现一颗歪脖子树,它好像天生就是供孩子攀爬玩耍的,它粗壮的主干插在坡里,干的一侧与平底相通,若要去算角度,可以说接近90°一点也不夸张。主干最终分成两条路,更粗壮的向着太阳生长,较细的那根枝干朝着水渠的方向,说是较细,其粗壮程度,无异于马路旁的樟树。妈妈说,他们以前很喜欢爬这棵树,夏天天气炎热,躺在横批着的树干上,眺望远处的庄稼,风吹麦浪,也吹着树荫下的自己,树下垂直。处,就是流动的水渠,若不是在自由的乡村,哪有机会有这样的体验。想来城里的我,儿时爬的树也不过如此。我想象着,也效仿着,坐在向外延伸的枝干上,向下看,才发现真的很高,但我不害怕,因为我坐的枝干,它结实,毫不动摇。我感受着凉风,在城市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的体验似乎变得愈发珍贵与难得,也许,在忙碌与秩序之间,自然才是世界给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次下乡,我懂得了。

教师点评:文章取材真实,语言流畅,情感细腻。文章讲述自己和爷爷的下乡记,通过描写作者到乡下所见所闻,描写房屋,稻田,随处可见的垃圾,描写乡村的景色来表达自己通过对比城市和乡村,表达这种体验的珍贵和难得,自然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