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池清栀
红灯笼高高悬起,门窗上也贴了福字,街上的行人裹着厚厚的棉袄,屋里头的孩子们趴在玻璃窗边哈气,小小的手在起雾的那块儿画下一串串图案,可以说,村镇中到处都是年的味道。
小孩放了假,这年也快到了,年前大人们都购了年货,贴福字,挂春联,这活儿都是小孩儿抢着干的,柜里的碗筷都清洗干净,门口箱子中装的是各种糕饼。
我们这儿,每家每户都会在三十前送年 在年前挑个好日子,把家里的长桌拉出来,摆上些瓜果糕饼。当然,捕鱼人家有讲究,糕饼要放哪儿,鱼肉要放哪儿,代表“一路顺风”“一年风调雨顺。”
过年时,镇里头都要祭灶,在晚间时把想去玩闹的小孩拉上,在灶前许下一句又一句祝福。年幼的孩子有模有样,一板一眼的学着家中长辈的模样,仰着头,双手并在一块儿,说这些趣话,把家中老小逗得笑盈盈。少年长些的,父母就给他说灶王、祭灶的故事,然后拉着孩子的手,祝他好好学习,天天开心。
年三十的晚上要吃团圆饭。在这天里,在外的游子都提着行李箱回来了,给家中孩子封了大大的红包,看小孩的惊喜样儿,也不经乐了起来。傍晚时分,把大的圆桌搬到外边,年幼的孩子就拿着红包,跟在忙碌的大人的屁股后头叽叽喳喳,像一只快活的小雀。大年三十的夜晚,是一片漆黑的,漆黑的夜晚并不静默,因为要过年了。家里人聚在一起,饭菜丰盛,但也没有谁是一心吃饭的,大人们聊着自家娃儿的事,孩子们一人一块糕点啃着,约着一会儿去放鞭炮。路过的邻居看见了,也会走这儿唠几句家常。人们都沉浸在年的欢闹中。
过完年便要守岁,刚刚还闹着要去放鞭炮的孩子已经睡着了,家中长辈守着床上的孩子,轻声唠着些琐事,年迈的老人就坐在床边,看着年走,看着窗外烟花绽放。不过,明天起来,那些没看着烟花的孩子恐怕又要闹一阵了。
冬去春来,镇上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大人们都去干活了,小孩儿们也上学的上学,休息的休息,街上的人,脸上依旧欢乐,欢闹的气氛还是没有散去。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过年时的景象,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