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墙要重修了……”外婆缓缓的声音里似乎蕴着岁月的回响,引起城墙下的老梧桐一阵共鸣,携同不知从哪儿来的一席清风,沙沙地摇曳在骄阳中。忽的,被剪裁过的记忆从心头帧帧闪过……
孩提时,家住在城墙边,城墙下的梧桐是陪伴我最久的老友。我常常坐在树下,听树荫里的藤椅“吱吱呀呀”地唠叨,在夏日的叶隙间度过懵懂时光。记忆里的夏天与如今不同,没有毒辣,唯余清凉,因为那三伏天顽劣的阳光全都被外公的蒲扇赶得远远的,我的耳畔只留下清风,还有和着清风的声声戏韵。
那些曲调别有一番韵味,格外迷人,只是唱词委婉,很难听懂,于是年少的我问了又问。外公总是用布满老茧的大手轻抚我的脑袋笑着一一解释:这是《穆桂英挂帅》,那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伍子胥》和《红灯记》
外公越讲越陶醉,我越听越入神。慢慢品味,个中韵味如甘泉缓缓,流入夏日这道燥辣的肴馔中。
直到夕阳泛着霭红褪去,只在天际留下一抹浅绛,外公才终于回过神来,拉着我忙往屋里跑,憨笑看向早已等候在饭桌前的外婆致歉“又忘记饭点了哎,年纪大啦,记性大不如从前哦。”外婆则假装嗔怪:“下次注意点儿,不要总是这样莽莽撞撞的。”晚霞红幕之下,两头花白的头发相偎,三张温情的笑脸相映。爱意蘸着时光的墨,书写一行温存。
仲夏之夜,晚风习习。三碗绿豆汤和着月光端了上来,轻轻搅拌后,一勺入口,味道虽清淡,却让人心生快乐。风儿穿过梧桐,奏出“沙沙”叶曲,伴着庭内几声爽朗的笑声,飘向夜空,久久不散。桌上斟满绿豆汤的海碗,恰似一叶扁舟,承载着月光和美好。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思绪回转,眼前外公外婆的头发愈发白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月匆遽流逝,我该多回来一次,多陪伴一点,让成长的代价少一些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文笔优美,情感饱满。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