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斑驳的光影里来回走动,用他略显枯瘦的手在黑板上擦写,给同学们讲解。黑板上的一句句古诗.被他描绘得像一幅幅画卷,生动传神。他的身影淡得就像珍藏多年的水粉画。
初见时,还是在小学的一个开学季。从他进门的那一刻起,教室安静了下来,画面仿佛被定格。"同学们好,我是你们新来的语文老师,你们可以叫我李老师。”简单精炼的自我介绍,让他变得与众不同。我本以为李老师会像先前的几个老师一样,古板枯燥地讲课。但令我惊喜的是李老师似乎没有按课本的来,而是先讲的课文、背后的故事与起因,引人入胜。于是,李老师的课变得十分受欢迎。
可惜那时的我并不懂得珍惜。那时,我很抵触古诗以及作文。我无法理解古人只言片语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无法做到用笔写自己。李老师从我的作业中看了出来。
于是,他将我叫到了办公室,和我探讨语文这门学科。对比老师的用心,我显得很敷衍。那次谈话后,我发现老师改变了他的教学方式,对于古诗,他更多的是针对情感,以及举例。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我的语文成绩提高了不少。
那天,老师突然递给我一本书,说“去看看吧,你有基础,只是没找对方法,这对你的作文或许有帮助。”
我认真看完了那本书,在看的过程中我十分投入。可以说,在那之前我从未对一本书的感触那么大。是我主动去找了李老师,他看到我来了并不惊讶,反倒像等候了许久一样请我做下。“书看完了,有什么感受?”他问。我将自己内心那新奇与欣喜的感受一股脑的都说了出来。语毕,他笑了笑“你看你这不就已经完成一篇真情实感的读后感了吗?”后来我才得知这本书是,老师当年的老师赠予他的,当时没想着会派上什么用场,但对我来说,这本书可以称作我成长的一个路标,而标下这路标的人是李老师。老师还告诉我,他在我身上看到了当年他的影子,所以他把这本书送给了我,想让我像他一样砥砺前行,奔向美好的未来。
时光荏苒,往事如昨。我依然记得那段话
“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仍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要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
是你,让我超越了平常自己,用一片真心让我完成了一次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