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见很多陪伴你的人,他们参与进我们的生命,并最终构成我们本身。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我捏着针线的指尖,似是一点点破碎,被我编入这方手绢。我又回想起,和奶奶度过的时光,和她传承给我的手艺。
我小时候被奶奶带大,记得她最爱做针线活。奶奶每次绣花、做衣服等,总会搬来一把椅子,到阳台上,迎着阳光做。她总是把背挺得笔直,卸下往目笑呵呵的表情,庄严肃穆地一针一线仔仔细细缝。她说:“这针线活,怎么能随便敷衍呢?”
一次我过生日,奶奶送给了我一方手绢。手绢上绣了一汪好似还在涌动的清泉,泉下还有两条似在摆尾的锦鲤。我从未见过这般栩栩如生的刺绣,几乎完全看不出针脚,一针一线密密实实。我忙说:“奶奶,谢谢您!不过您绣的这么仔细的,难道不累吗?”奶奶和蔼地笑了:“不,我想送你的,不只是这方帕子。你想不想学奶奶的针线活?”“想!”
从此,奶奶开始一点一点教我那些针线活,从穿线开始,到十字绣等各式绣法,再到绣花时的诀窍。从被针针扎破的指尖,到起了茧的手掌,从一窍不通的乱绣,到适当地选择绣法展现各式情态;从针脚杂乱空隔大,到密密实实紧挨着的,几乎看不见的针脚;从绣出一朵奇形怪状的花,到绣出华丽的牡丹……岁月流转,我渐渐长大,陪伴我的不只是奶奶,还有那些针线活,那些传统手艺。多少个白日,我揣着自己做的手绢出门;多少个月夜,我收起做完的作业,拿起针线,在奶奶的陪伴下做针线活。
一个盛夏,在奶奶奶教完我那方“清泉锦鲤”手帕的最后一步前,奶奶去世了。猝不及防地,我离开了奶奶的陪伴。那段时间悲伤犹如洪水般朝我席卷而来,唯有奶奶留下的传统手艺能陪伴安抚我。
我曾问过别人如何把手绢的最后一步绣好,却发现早已没有人再重视这传统手艺了。工业化已代替手工上的针线活。难道,奶奶的手艺,注定要失传吗?
我不甘心。我再次捧起手帕,细细端详。我在又一方手帕上一点一点练习。我感觉觉到奶奶的手仿佛覆在了我的手上,依然陪伴我。不,那不是奶奶的手,那是传统文化的手,在指引着我传承它们。
奶奶也许无法再陪伴我,但她留下的传统文化,将陪伴我一生。
奶奶的陪伴,我会永远远铭记;而我也将把奶奶留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传统文化陪伴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