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晖轻抚着夏日的躁热,晚风翻涌着湖面的涟漩,鸟鸣奏唱着轻脆的小调。掀开记忆的那面窗纱,桥旁下书摊旁的少年被夕阳包裹着,亲光亲吻着他凌乱的发丝。回眸一瞥,他正眉眼弯弯,笑着挨个招呼公园里的游客:“要不要看看?”
我端详着眼前这位笑语吟吟,年纪与我相仿的少年,忽的想起他是我的邻居。听别人私下说,他的父亲几年前车祸过世,身患重疾的母亲打了好几份小时工,才供起他念书的花销。学业繁重的他。为了减轻母亲的重担,来到公园桥底下摆书摊补贴点家用。“要不要看看?”我看着他那双清澈的双眼突如其来的招呼使我有些不及防的困窘,我只得弯下腰来挑选书籍。
推车上的书出乎意料地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应有尽有……他慌忙地放下手中的课本,圆珠笔不慎从他手中滑落,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头,泛红了脸,俯下身子絮道:“城郊书店的书卖不出来去,老板让我到公园转转,卖出去能给我些小费我寻思桥下的人多·……”少年的话音渐弱,很显然他大半天都没售出几本书。我的神情显现出了几丝怜悯,却又不敢表现得太过明显。跟着嘴就又低头翻阅起书来,我抽出两本小说,向他询问价格。他那张疲惫的脸上添了几分惊喜,“一共六十……给六十就好....”我将钱递给他,他冲我笑着,落日的余晖晕染着少年的眼眸,多了几分温柔,少了几分同龄人的稚气。他手脚娴熟地转头找零钱,又顿了几下,张开手掌,在那件早被就洗得发白的牛仔裤上抹了抹,从兜里掏出几张被揉着发毛的钞票小心翼翼地拂开,递给了我。我也冲他笑笑,临走时他朝我鞠鞠躬躬,温柔地告别。那一瞬间,人世间是如此地美好。
迎着夕阳,柔光在我的足尖跳跃。望着圃中的野草,似乎在用小小的身躯吮吸着那干旱贫瘠的土地中的最后一丝甘露。我并不担心野草会“烧尽”因为少年的“春风”正是他那股不屈的内心。
这,就是少年应有的模样!
教师点评:作者以清秀的文笔,细腻的文字,细致的叙述,娓娓道来的呈现方式,在对“我”和“他”的相遇经历进行讲述的同时,又在言语之间勾画出了“他”有些困难的家庭环境以及“他”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坚定态度,为文章赋予了倔强又温柔的独特气质。在与“他”进行交流时,许多细节都格外令人触动:有顾客来询问时慌忙又不好意思的动作、不是很自信的话语、脸上疲惫的神态、娴熟而又小心翼翼的找零的动作、温柔地告别……这一连串的动作与行为暴露了少年内心的不安却也展现了“他”那不屈的内心,让见到了这一切的“我”意识到“这,就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也令读者有了诸多的感慨,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