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照月饼

初二 叙事 614字
2022-10-27 19:17:13

月饼如金,月华似银。 ——题记

月饼的香气永远都是甜蜜的。当热乎的月饼从烤箱里拿出时,那湘香能钻出来,钻进肺腑,勾住心魂。那润着油的酥皮,在灯光的照射下,凸显着点点细碎的光。酥皮是一掰便散的,香甜的陷藏于其中,悄悄显形。今年的月饼陷,是蛋黄?豆沙?抑或玫瑰?

城市的月是不易见的,它往往躲于云层之后,小气的从缝隙里送出一丝丝光芒,可惜今年是瞧不见月了,但那点点丝丝的光芒,溜到了月饼的酥皮上。

没有月,那就自己找个月。点起圆形的灯,换上白色的灯泡,又是一轮明月。月光是白的,洒在了桌子上,月饼上。金器上点上了碎银,白玉上镶好圆金。闻闻香气,妈妈又在做月饼了。

她的手法是娴熟的,揉好酥皮,和好陷,揪起一团面,按,压,塑,裹,抹,摁,转,再封口,撒芝麻,揉。一气呵成。圆滚滚的月饼躺在了铁盘上,待刷上油,设置好了温度,溜着香油的酥皮,鼓起来,圆起来,直到出炉,妈妈的笑容都是满足的。

“快去打个电话,把你姨妈一家也给叫过来。”

姨妈家很快也来了,我们两家挤在客厅里,聊天,吃月饼,对她的手艺赞不绝口。一盘又一盘的月饼出炉,满屋子香气,不知从哪里溜了出去,引来了邻居“在吗?我带了自家的桂花糕,能换些月饼回去吗?”

于是客厅又多了一个人,大人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小孩子们也有取不尽的乐趣。家里是热闹的,一盘盘月饼上锁满了碎光,藏住了每个人的笑脸。那些笑脸印在酥皮上,晃动着温暖了心。

月亮灯还亮着,印在月饼上的光与张张笑脸合在了一起,合成了更亮的光。咬上一口热乎的月饼,溜下食道,溜进胃里,溜进心里,化作一滩蜜水,淌进了我的回忆。亲人们欢笑着,畅谈着,月饼的热气升起,氤氲着的雾气浓厚,却遮不住月光。

月饼,不再是月饼,它枯成了金,月饼,不再是月饼,它成了银。

教师点评: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因为“月饼”而拥有的独特经历。文章的精妙之处,既在于作者的取材,也在于作者对取材的进一步挖掘:妈妈以巧手制作“月饼”,又以热心分享“月饼”,“月饼”以美味吸引众人,又以蕴藏的文化内涵连接彼此。因为作者对这一经历的分享和体悟,月饼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元素、作为生活之中的一道美味、作为人们情感的一个寄托,其意义与价值不仅得到了切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的展现,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成为了对悠久、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之于人们实际生活与精神世界有着多么大的影响与力量的映射和缩影。看不到月亮,但我们尝得到月饼;因为有月饼、有月亮、有节日、有文化,人们的劳作,人们的遥望,人们的相聚,人们的情思,才有了更多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