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是它

初二 叙事 918字
2022-07-29 16:26:11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昼夜劳作于厨房,传递着爱?

——题记

我的祖父是一位养蜂人,可我却生来不爱吃那甜食。

祖父是个温柔到骨子里的老人,可上天偏偏给了他一副凶相。皮肤黝黑,一头花白的板寸,两只眼睛深深的陷在面孔里,亮得出奇。一道道纵横的沟壑满了他的面颊,干枯的嘴唇裂开,有一口黑黄的牙。

我自小养在祖父家,与祖父最亲。祖父总是把我扛在他瘦硬的肩膀上去看蜂箱。他说着一口地道的方言,生动热烈地给我讲蜂,从习性到采蜜的规律,他几乎无不通晓。他伸出手指指着那儿说:“乖乖,那儿是蜂窝窝,内头个蜜甜。”我摆摆头“不吃甜的,吃酸的。”老人也不恼,乐呵呵地继续讲蜜蜂的故事。

院中,小叶黄杨长势旺盛,洒下稀稀落落、黄金蜂蜜般的阳光。我记得祖父跟我说,他从事的是甜蜜的事业。

后来祖父同我告别时我才知道,养蜂这个行业,是需要奔波的。祖父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四处为家,在哪里停下脚步,哪里就燃起灶火。他背着蜂箱,为蜜蜂寻找适宜采花的地方,一季一季,不停不息。那以后,我很少与祖父再联系,时常失了祖父的消息。或许是怨祖父的离开,加上不吃甜食的性子,我对“养蜂人”这个行业一直抱有偏见。

终于,祖父今年过年回家落脚。时隔两年我再次见到了他。祖父仿佛一下子变老了,那似乎笔直的背不复当年随时让我跨坐的硬朗,开始变驼了。那双手臂更是可怖,布满了密密麻麻红色瘢痕,那是蜜蜂蛰后的伤疤。只是那眼睛仿佛避开了风尘,闪着光彩,依旧亮得惊人。我突然不知该说些什么,两年的埋怨全然消失了。

只见祖父咧开一口坏牙,炫耀似的拿来蜂箱板:“娃,给你带礼物来啦!”

说着他拿来一个勺子、一个玻璃瓶开始动作。那恐怖的双臂一下一下刮着蜂箱板上的蜜,带着虔诚,有股沉重的仪式感。我看着蜂蜜被全数刮进了玻璃罐中,带着杂质,却恍若琥珀般流光溢彩,融合了生命的精灵,只叫我痴迷。

祖父一边刮,一边跟我讲路途中的事,却句句离不开我。“我到那个山窝窝里头,就能看到你喜欢的苹果树,那头的山楂也是你最爱的酸味儿……”

我看着祖父低头的样子,一下子说不出话来,就用手沾些蜜含在嘴里。祖父惊异的看着我,却又小心翼翼:“甜吗?”我不住的点头,想咧开嘴笑,却笑了一脸的眼泪。

“甜,甜到心坎儿里去了。”

祖父一生都是游子,游历过太多他乡山水,到头来心里竟仍挂念着我。是谁来自山川胡海,却昼夜劳作于厨房,传递着爱?我知道,蜜蜂采5000朵花酿不到半克蜜,所以这花蜜才能如此甜,但祖父的爱却比这花蜜还甜,比那蜜蜂还无私。

我不爱吃甜,却偏偏是它,偏偏是祖父酿的蜜,我爱吃,也只吃这种蜜。

所谓一切缘由,不过偏偏是它。

教师点评:文章以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取胜。爷孙二人对彼此深切的爱在小作者的笔下如画卷般铺展开,“我”自小便被“祖父”扛在肩上听他讲故事;四处奔波的“祖父”去到哪里都牵挂着“我”;不爱吃甜食的“我”只爱吃“祖父”酿的蜜;在“我”的心中“祖父”的爱比花蜜还甜……小作者凭借自己出色的叙述能力和清晰的思路,让文章叙述有序,可读性极强,再加上文字中始终包含着的细腻的情感,将爷孙之间那独特的“偏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这份爱静静流淌,浸润着我们的心,文章感染力十足,动人不已。文中有一处小细节是“我”看着碎碎念的“祖父”,用手沾了些蜜含在嘴里,祖父的反应是“惊异”的,是“小心翼翼”的,而这样的“祖父”又让“我”“笑了一脸的眼泪”,就这么一个小片段,却是多种描写角度统筹调动,便轻而易举地将“祖父”那无私的爱,以及“我”内心的甜蜜、心酸与感动尽数表达了出来,十分打动人心。小作者的真情流露令人动容,出色的写作功底亦令人惊喜。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