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桃住在桃花村,茅屋草舍在桃林。”看着身边热泪盈眶的奶奶,我便知道,那朵传统文化之花,已在我心中绽放。
正值美好春日,阳光照耀大地,路旁的桃树粉嫩嫩的,掩面微笑。树枝上的花骨朵儿舒展开来,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我挽着奶奶的手,走在去看戏的路上。
要知道,以前的我对戏曲、秦腔毫不感兴趣,它总是咿咿呀呀地唱,词句我也听不懂,要不是爸妈临时有事,我才不来呢!
到了剧院,只见那酒红色的幕布缓缓拉开台上,那小花旦翘起兰花指,做出一个“亮相”的动作后便开始吟唱。灯光照射在舞台两侧的道具桃树上,桃花的花瓣更加艳丽,还带着一丝娇羞。“呐咿呀——呐咿呀——”刹那间,我怔住了——这和风细雨般的声音拨动了我的心弦。明明是“折柳相送”,她却“桃花送别”,我被秦腔的博大精深吸引住。我第一次感到,我们陕西的文化瑰宝,如此动听,如此动人。
我不禁也学着她们的模样,仿佛我就是那台上的花旦。我翘起兰花指,向奶奶微微一笑,眼珠骨碌一转,小声唱出一句秦腔。奶奶轻抚我的头,高兴地笑了:“我们的秦腔有人传承啦!”
我感到我的心中喷涌着一股热血,一颗传统文化的花朵在我心中欣然开放,激动,喜悦,热爱——一种前所未有的心情。
演出结束,奶奶见我依然沉醉其中,便带我走上台向戏曲演员们讨教。只见她们微微一笑,就像那桃花绽开笑脸。一字一句,一板一眼,一举一动,她们热情地授教于我,我胸中嫣然生出一种自豪、一种敬佩——对这些文化传承者的敬仰,对秦腔这朵瑰丽花朵的热爱,对我能传承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耳边依然回响着这首《桃花送别》的美妙声音,眼前浮现着戏曲演员一个又一个动作。我深知,那朵桃花已悄然开放那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坚定信念的花已在我心怒放。
秦之文化,吾辈理当自豪:腔之韵律,吾辈传承发扬;中华夏精神,吾装踵事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