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片

初二 叙事 676字
2022-04-07 19:37:47

村前槐树下,恰铬常飘香。

一个年夜,一个村子,一大家子。像是有什么默契似的,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酒席总是在这一棵大槐树下摆开,配上永不变更的恰铬。这是大槐树村人的记忆,更是家乡的名片。

厨房里飘出缕缕白烟,随同大家呼出的白气,一齐打着旋儿弥散在空气中。我掀开已是浸满油烟的门帘,好奇地在大人旁边张望着。记忆中从不乏长辈们做恰铬的场面,眼前的雾气弥漫仿佛早已成了家乡的一部分。

姥姥粗糙的大手上沾满了面粉,双手交叠,黄褐色的面团在她的手中灵活地变换着形状。不一会,和好的养面被塞入了自制压面机中,劲道的面团就这样化作了细长的面条,慢悠悠地坠入一锅滚水中。手柄起落,老旧的机器吱吱呀呀地叫唤着,唱着岁月的歌。

我钻到灶台下,用力地拉着风箱,看火苗嘶嘶地窜着。身旁的二姨将大把的辣椒面撒入油锅中。辣椒的香气一下子溢满了小小的厨房。乌黑的大锅里,红红的辣子油泛于水面之上,点缀上豆腐丁韭菜黄,勾勒出一幅五光十色的家乡美食图。

捞出,沥干,浇汤,一气呵成。一碗碗恰铬终于端上了年夜饭桌。我挑起一大筷子恰铬,根根爽滑的面条和着浓郁的辣子汤,在舌尖绽放。耳边是带着乡音的谈笑,和酒杯的叮当作响。我总觉得,这样才算是过年啊!

大槐树在年复一年的洗礼中渐渐虬曲了枝干,太爷爷也老了。我曾无数次地在喜庆的酒席上大快朵颐,却未曾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告别太爷爷。

我一言不发地看着眼前村人们来回奔走举行仪式。眼珠涩涩的,仿佛丢失了什么心爱之物。熟悉的饴铬又一次端上了桌。在大槐树下,大家戴着黑纱和白布,没了平日的欢声笑语。一大口饴铬入口,一下子将我拉回现实,却有了不一样的滋味。太爷爷的形象在脑海中突然如此清晰,我想起他坐在大槐树下听着秦腔,带我到树下坐席吃饴铬……眼睛热热的。

一碗饴铬,一棵槐树。它们早已是家乡的一部分,成为家乡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