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青莲醉心于洛城笛声的婉转悠扬;“嘈嘈切
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乐天钟情于浔阳琵琶的珠圆玉润;与音乐的点点滴滴,
亦是我深入灵魂的快乐。
初闻不知曲中意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字字珠玑的宋词配上美妙的音律,原本深奥难懂的诗词宛如一幅长轴画卷缓缓展开。那是我第一次站在小学艺术节宽大的舞台之上,面对观众席上黑压压的一片,心情不免有些紧张。熟悉的钢琴旋律像母亲的手抚去了我心中的不安,眼前仿佛出现了词中那广袤苍穹、萧萧黄叶和翠色寒波,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
轻声吟唱,小小的我,也体会到了宋词的意境悠远。
再唱渐悟曲中情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初中爱乐少儿艺术节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松花江上》的歌声在歌剧厅回荡,舞台上的我,隐约看见坐在前排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用手拭去眼角的泪。
他是否亲身经历过战争?他是为战争中逝去的战友而悲痛,还是被中国军人不屈的意志所打动?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我继续唱着,感觉泪水渐渐溢出了自己的眼眶。乐声流淌在表演者和观众之间,传递着泪水和感动。
用情高歌,少年的我在音乐中感悟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回响终识曲中人
“我也愿意将多瑙河描绘成是蓝色的,可是河水卷带了两岸冲积平原的泥土,因此它不可能是蓝色的。”无意间读到了凡尔纳写多瑙河的句子。
带着不解,翻开《外国钢琴曲选》第50页,弹奏那曲《蓝色多瑙河》。指尖轻触,渐强的顿音,敲响了维也纳的黎明。欢快的乐曲伴着新春的钟声,如旋涡一样卷入微笑的人们,给了他们一个相拥而舞的充分理由。
随着音乐进行,多瑙河两侧的罗马、拜占庭等欧陆帝国依次在我眼前瓦解、重构。我渐渐懂了,这蓝色是作曲家看到湛蓝天空的折射;这蓝色带给战乱中的维也纳人民希望;施特劳斯相信,战火终会熄灭,硝烟终会散尽,多瑙河终有回归平静的那一天……
用心弹奏,如今的我通过黑白琴键读懂了远方创作乐曲的那个人。音乐里有斑斓的画卷,音乐里有历史的悲欢,音乐里有人生的体悟,我愿用一生去探索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