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流年深处的尘埃,回首与书法相伴的荏岁月,才发现它竞贯穿我整个韶华时光。还书法文化之丽质,须用一生来磨砺。
初见书法之容颜,是在那一卷卷轴前,淡缕墨香将我浮躁的心缠绕,包裹。惊诧于其倾城之颜,惊诧于那盘蚁卧龙般的一提一收,惊诧于那行云流般的一撇一捺,也决心以终生守之。
将粗硬的笔杆握在稚嫩的指尖,毛竹坚砺的质感随着每笔运提点转,磨砺着手指的每一处关节。不曾想到,若无过人之天赋,欲还书法之盛世客颜,还需静心参悟。
提笔悬腕,一按一提一转,毛笔在白宣上画出深戏不一的印记。笔画亦如杂草般参差不齐。我却并不心焦。的确,并非天生丽质,但经历时光的磨砺与积淀,相信我定能迎来自己的“后天砺志”。
终于,一沓香宣纸日渐“消瘦”,手上的茧子一天天增厚,多少个闷热的夏日,多少个寒冷的冬日,也不曾阻挡我苦练的脚步。终于,在历经时光的磨砺后,修得丽质。提笔,悠悠古韵于端缓缓出:隶书的温润柔和,楷书的端压大气小篆的精巧雅致,行草的恣意豪放都似潺潺洗水般到纸面,似兰花般在生宣上悄然绽放,溢彩流光。
渐入佳境之时,我更加注重对古典作品的临摹,因为再倾域的宿颜,也需经文化的浸染与熏陶,才能富有涵养,散发出更迷人的韵味。于是临出师表》,一腔豪情,英姿飒爽,穿透数4年光阴;摹《曹全碑》,勾勤佳人流转的眼眸,悟刚噪并济,映照几世年华。古籍的临奉,不仅让我流连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中,更让笔下的书法富有了历史的积淀与厚重的质感,重现过往风作。
文化如丝,村易断又寸寸似金。书法是瞬间的艺术,却是一世的修行。只有经得起时光的打磨与推敲,熬过历史的冲刷和洗涤,华夏大地上才会呈现出文化丽质的重峦叠山峰,轰鸣的黄河水中才会传来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文化回响
文化之丽质,需用时光去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