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诗歌的了解,我从来都是粗略地分为两类: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这分类随意得很,但最初接触它们时,我也仅是个六岁孩童。
读的第一首诗似乎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老师在台上绘声绘色地指着图讲述它的故事,我却什么也理解不了。从小生在城市,我连鸡和鸭都没见过,何谈鹅?更别说那模糊难懂的意思。到底中间隔着干百年的岁月,又横跨了田园与高楼。在现代化建设和白话文横行的时代,古人那追求严谨和音律美的秀丽景致,离我遥不可及。
诗中描写的意境跟我的距离一直都很遥远。诗歌是语文书上水墨画插图旁的必背,是考试卷子上了无生趣的苦苦思索,却永远不会成为我身边的云烟。想来那些诗人若是还活着,面对高楼大厦怕是也写不出诸如“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的佳句吧。毕竟满目皆是千篇一律的高楼。
那是在2018年的夏天吧,我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目的地是武夷山,原本计划徒步上山,在介绍景点和锻炼身体的同时参观全国仅存的六棵“大红袍”母亲树。闻名天下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便源于这几棵分外不起眼却生长在岩壁上的茶树。不料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刚走到半山腰,天就阴了下来。导游说马上就要下大雨了,我们只好马不停蹄地匆匆掠过不少景点,直奔山顶的观景台避雨。
我本来是因此满腹怨言,却在登顶时全数打消了。从观景台看过去,底下是层层叠叠的山峰,一直延伸到目力所及最远之处。而鸟云正从天边蔓延过来,黑压压地盖在山头,蕴含着可以卷起风暴的力量。随着一声雄浑的雷声响起,磅礴的大雨倾泻来。雷声一下接着一下,听上去离得很近,像是从山尖滚落而来。雨帘笼罩山峰,透过密密的
雨帘,迎面有风随之,“飕飕然山谷皆殷。”那一刻我脑海放空了,只有一句诗词反复默念:“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原来,诗意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