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回几只青团。这软软糯糯的青团,又唤起我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
小时候我是在外婆家度过的。那时候,外婆总是变着法儿给我做出许多美味的小吃,让我的童年浸润在幸福甜蜜里。
每年桃花盛开,就是吃青团的季节了。记得那时外婆管它叫“蒿团”。春风吹过,沟渠边,野地里,蒿草泛出最新鲜的颜色,外婆精心挑选了最绿的蒿草,掐下它的赖头,拿回家洗干静。烧一锅水,把蒿叶放入锅中,蒿叶的颜色便由浅绿色变成深绿色。捞出煮烂的蒿叶,挤去多余的水分,剁碎捣泥,和上米粉。奶奶就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用力地揉啊揉,直到把绿色的蒿叶和糯米粉完全融合在一起。加上豆沙馅,做成一个个大小匀称的蒿团,放在笼上蒸。我坐在小凳上,静静的看着外婆忙碌的背影。阳光懒洋洋的斜照在灶台上,也照在高高的蒸笼上,光影斑驳,温暖和谐。艾草的清香,糯米的甜香融合在一起,包围了整个厨房。
“小宝,蒿团做好了,快来尝尝啊!”外婆笑眯眯的冲着我喊。掀开锅盖,热气扑面,清香四溢。刚出锅的蒿团一个个晶莹剔透,十分诱人。阿婆站在桌旁,用含满慈爱的眼神看着当时还年幼的我,她的眼神如天空般清澈,如阳光般温暖,我抓起蒿团咬下一口,甜甜糯糯,有一股草的芳香,心里溢满温暖。
那年外婆搬离了这里,我吃着妈妈从超市买回的青团,它们也是甜甜糯糯,也有一股草的芳香,但似乎少了些什么。
透过窗户,我遥望着远方,儿时温暖的记忆又在脑海中闪过。远方的外婆,我有多久没能吃到您亲手做的蒿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