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瘫软地躺在大巴车上,真切地体会到徒步之艰辛,但感觉不虚此行,心中溢满甜蜜,因为黄林美景实在是令人流连忘返。
那是一个初秋周末的清晨,我、妈妈以及一些徒步爱好者,从新江口乘车,历时3小时才到达庆贺寺蛮子洞,徒步穿越长达18公里的黄林古道。
上午9点,徒步穿越正式开始。黄林古道的路特别窄,我们只能一个挨一个进入,两人之间还要隔一段距离,以免发生拥堵。两旁悬崖峭壁高不可攀,山上树木参天,隐天蔽日。行走在古道上,给人一种森然的寒意。正值初秋时节,秋日的艳阳在山林的树梢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黄的桔、火红的柿、枯黄的杨,打扮得五彩缤纷。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路边的一间小木屋,我带着好奇走了进去。一个残旧的橡木桌上摆着干净的瓷碗,看上去有些年头的紫檀木书架上摆着许多装帧不一的书籍,椅子缺了一条腿,倚在墙角好似一位沧桑的老者,向我们诉说古道悠久的历史。屋外,一圈栅栏围着一群活泼可爱的鸡,叽叽喳喳地叫着,欢跃的生命,让人感受到山林的无穷活力。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田园生活。木屋、栅栏、山林、鸡鸣……简约质朴,自然清新,幽远恬静,让人忘却一切烦恼与忧愁,沉浸在这乡野风光之中,真正领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意境的美妙了。
我们走过荆棘丛生的林间小道,走过崎岖不平的山路。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旁,大家在这里嬉戏,休息。我独自一人,静坐于磐石上,闭起眼睛,用心感受大自然的交响乐——水撞击岩石哗哗之声、风吹动树叶的沙沙之声、鸟儿呼朋引伴喳喳之声……洪亮如雷,急切如鼓,都朝着我的耳膜全线展开,扑倒而来,让人感受到自然心跳的豪迈与雄浑。这天籁之声,震颤着我那纤敏的心灵,让我真正体会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无限惬意。
继续往前走,人越来越累,汗越流越多。我用手擦了擦汗,继续前行,向山顶攀去,留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一旁的伙伴扶住了我。离山顶更近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我不管不顾,铆足了劲儿往前走,一步,两步,三步……终于到达目的地,等候多时的大巴车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这群徒步的勇士。回望来路,回想美景,我真是美了,我真是醉了,完全忘却这一路的艰辛与磨难,不禁欣喜满怀,加快脚步……
这次徒步,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风采,而且还锻炼了我的勇气和毅力。在欣赏美景之中,锻造我的心灵,这或许就是母亲的良苦用心。我真心感谢母亲赐予的这次良机,让我与黄林古道有一次最美的牵手……
教师点评:将游览顺序选定为行文顺序,又根据游览经过做沿途风光的介绍与游览心情的记录,并从游览前后心境想法的变化出发进行总结——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敏锐地察觉到作者在创作时对游览过程的注重和“器重”。正因如此,文章的叙述能始终围绕着游览经历展开,文章的结构、条理也依照着游览顺序而清晰有序地形成,文章的内容便能依附着合理的框架、依据着明确的中心铺陈开来,变得充实、细致、丰富、精彩,并且文末的感情抒发、感悟生出同样来得合情合理、自然真切,令人信服,也正因如此,文章有“移步换景”,亦有“情景交融”,给人以更为强烈的吸引和触动。这样的游记无疑是成功的、出彩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