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在家与学校的道路间飞奔。教学楼上张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标语在我眼前一晃而过,我并不对这普通的标语感兴趣。
回到家,立即投入紧张的学习中,日复一日,跟随着老师的指令,低下头机械地做着题目,一字不差地背诵要求背的内容。“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上下眼皮打架,双眼渐渐蒙胧,脑袋机械地背诵。“不忘”就是“不忘”,“初心”就是“初心”,什么意思我并不是很明白,只是死背。此时,书籍对我只是应对考试的资料,而我只是应付考试的人。
背到一半,想起一个与它关联的知识点,便到书柜里找书查证,却偶然发现在两本厚重的学习资料中夹着一本小书,抽出来看,是《伊索寓言》。封皮已经泛黄,上面还画着一个并不怎么圆的圆,圆里有个简单的笑脸。
这四个大字将我猛然拉回了儿时。小时候,妈妈经常把里面的故事念给我听,动物间发生的事情深深地吸引了我,帮我打开了书籍世界的大门。我遇到了李太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我与他长风破浪,直济沧海。我遇到了罗曼·罗兰,与他一同领略名人的风采,历经艰难困苦依旧不忘初心。我用稚嫩的手写下:“书生意气,挥斥方道。”大声诵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想起,我跟爷爷奶奶说,长大了要当宇航员,去亲眼看见宇宙的奇观,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我想起来了,这就是我的初心,一颗勇于探索,不随波逐流的心。
我开始放慢脚步,让灵魂跟上来,回到躯壳之中。重新拾起在重复快节奏的生活中被忘却的初心,开始钻研自己的兴趣,开始发现书籍中的亮点,开始绞尽脑汁琢磨文字的含义,向知识的殿堂攀登。卡夫卡的《城堡》、霍金的《时间简史》……有时头脑如乱麻,书中的文字组成高墙拦截住我的思绪,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一个小时,甚是一个下午。我开始有了黑眼圈,但我并不放弃,因为这就是我的初心,是我坚持向上的动力,更是我存于世间的意义。
晏几道曾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确实,在现实中放慢脚步,坚持初心,的确有被撞倒的风险。但我更相信白居易说的“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毕竟,如果不去探索试试,而是轻易随波逐流,又怎么知道我就不能不忘初心呢?
教师点评:这一场寻找初心的经历并不简单:它充满了起伏——一闪而过的标语虽没有激起兴趣,却在不经意间波动了心绪,于是埋首于课本题海之时的偶然发现,瞬间点醒、触动了“我”,而“我”的“初心”随着回忆的展开和思绪的翻涌慢慢“回归”、“觉醒”,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指引和影响;它还盛满了意味——学习的“初心”究竟为何?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完成课业,而是为了探索未知、获取知识,提升、丰富自己。“起伏”掀起波澜,“意味”激发思考,文章因而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深入人心,予以我们启示与指引。结尾的立意落于“不探索,怎么知晓有没有忘记初心”之上,与前文内容呼应度不高,稍显偏离。结合文章内容来看,立意若是阐明“我找到的‘初心’为何”或“寻找初心的意义何在”会更为得当适合,作者不妨再做斟酌。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