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深

初二 叙事 524字
2021-08-20 13:47:35

傍晚,余辉照进窗棂。柔柔地贴在脸上,闭上眼睛,听着窗外车水马龙的声响。这一刻,仿佛又回到了那条小巷。

巷子不宽,仅容得下一辆小车单行。记忆中,总会有大人登着自行车,筐子里放着新鲜的菜,穿梭在小巷里。与几个玩伴,一同在巷口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扯着同伴的衣襟,手中的汗止不住,全神贯注着,口中不停地喊着,生怕被抓到。小朋友的欢笑声,从巷头直传到巷尾。

“叮当,叮当。”一位白头老者,脖子上搭着一条白毛巾,肩上挑着一担竹筐,筐中盖着微微泛黄的布,口中不时传来几句呦喝:“卖麦芽糖咯。”手中的小锤也不停的敲出“叮叮”的声音。这时,一群小孩便会拉着大人的衣角,吵着要买糖吃。

巷子中间有一棵大叔,买了糖,小伙伴们总会坐树下,去品尝那甜到心尖儿的麦芽糖。一到夏日,这儿便是个纳凉的好地方。老人们,拿着蒲扇,坐在一起,操着一家乡的话,谈论着家里长短。小孩们,便围着树,做着游戏。

树的斜对面,有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老板是一个阿婆,做了几十年的辣肠粉,许多人都是吃着阿婆煮的粉长大的。用开水将粉煮熟,放入碗中,放上事先卤好的辣肠。夹起一筷子,用力嗦一口,在口中细细咀嚼。那酱香味的辣肠与粉结合在一起,这便是记忆深处那最熟悉的味道。

时光流逝,岁月流淌。原本的小巷子也有了新模样,玩伴们都各奔东西。那棵大树也移到了别的地方,老旧的粉店也换了新装。可这一切却少了从前的感觉,也许这就是那记忆深处的小美好,永远留在脑海,留在心间。

教师点评:携带着思念,小作者通过回忆再度领略小巷中的场景。文章以倒叙作为开端,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对场景的描写还能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小作者调取记忆,又调动感官,用眼睛、嘴巴、耳朵去感知小巷中的一幅幅画面,于是,嬉戏玩闹的小孩、不时吆喝的卖货郎、谈论家长里短的老人、记忆深处的老店都尽数呈现,而整篇文章的意境也被营造得格外生动。这样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心生向往,实在是精彩又难得。不过从写作角度来看,小作者和我们好像都只是旁观者,建议小作者将自己也写入其中,从而用自己的“经历”来带领我们“逐步了解”,这样文章会让人更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