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腿越发不便了,而今只能在床上,椅子上或躺或坐,这也导致他越发的唠叨。人老了,又终回只能局限于那一小块地方,也变得絮絮叨叨,也是合乎常理的。
然而,思想观念,年龄阅历,无法感同身受的差距,使我们无法理解爷爷整天的差使,闷烦的心情。于是,我们埋怨爷爷事多;埋怨他太唠叨;埋怨他一件小事都要重复好多遍才罢休。却不知道爷爷是因为不能亲自去做,想要确认的心理,不知道他是因为太过于关心才每天询问无数遍一些不必要的烦琐小事,因为不知道,所以选择逃避;选择伤害;选择若无其事地去无视那些太过丰盛的爱。
有一天放学回家,突然发现客厅出现一把崭新的轮椅,心里忽地一凉,爷爷……已经严重到要坐轮椅的地步了吗?无人应答。爷爷此时正坐在轮椅上笑眯眯地看着我:“回来了,饿不饿?让你奶奶给你弄点儿吃的吧”我看了他一眼,随后摇摇头“爷爷,我不饿,我回屋写作业了。”
晚饭过后,他依然坐在上面未挪动半分。我拿了个小板凳坐在他旁边。与爷爷并肩坐着,望着黑暗里那唯一的光点,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前做的,真的是对的吗?那一瞬间,我细细打量着爷爷,忽得发觉,他像一个没有玩伴的孩童,茫然无措,而我们是唯一能给予他爱和希望的,他也把爱给予我们,哪怕那爱太过丰盈。爷爷给予的爱,像粽子里的蜜枣,但过甜腻,而我们却喜欢沾上甜味的大米,带着丝丝香甜,恰到好处。
客厅未开灯,黑暗将我与爷爷笼罩,唯剩屋外,那又大又圆,好似玉盘般的月亮,里面装着满满当当的爱意与希冀……
教师点评:小作者在这篇记叙文中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从一把轮椅中体会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认真感受爷爷的爱的故事。文章的叙述非常完整、得当、细腻,先介绍背景,再讲述经过,最后得出感悟;背景做简单介绍;“我”心理活动的记录穿插始终,并且呈现出了转变以及转变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爷爷的描写也比较简单,让爷爷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整体来看,文章最出彩之处还在于情感的表达,小作者将自己丰富的感情揉进了文字之中,使得小作者对爷爷的关心和担忧溢于言表,也流露于文字之中,让人倍受触动。真实的情感加上完整的叙述,将文章与我们的心连接在了一起,小作者的感悟、感情,以及文章的主题、立意都有了很好地传递,文章因此感染力十足,直击人心,感动人心。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