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小鲜肉”形象趋于女性化,部分普通男性也有此倾向,有人对此十分担忧,但我认为,这种现象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不必过于担忧。
“娘化”之风盛行是时代发展的表现。在男性“阳刚之气”最为盛行的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必须依靠男性的体力劳动来生存。如今,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体力的大与小早已不是影响—个人社会地位的关键因素,生活是否精致、装扮是否得体更能体现出一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男性适当注重仪表、行为方式有所改变,是适应时代的表现,也是一种特殊的温柔,这种新风气,或者说文化的一个小单元被包容,有力地证明着时代的进步。
“娘化”之风盛行是男女更加平等的表征。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在课堂上说要扮演公主,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他提出质疑:男孩子为什么不可以演公主?小孩子对性别已有了这种刻板印象,何况成人?在许多人的意识中,男性要“力能扛鼎”、挑得起大梁。当今社会,男性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再加上“阳刚”的要求,男性的负担未免过于沉重。一些男性选此方式来追求自我、释放压力,是打破固有的性别认知,追求男女平等的表现。
“娘化”之风盛行是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一些男演员的“娘化”既受日韩文化的影响,又以国人的审美变化为基础,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法国街头,六十多岁的老妇人穿着短裙买玫瑰,完全不介意他人的眼光,可见当地文化的包容与开放,相比之下,斥责男性“娘化”的我国文化则比较保守、含蓄。不过文明是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绵延不绝,就是因其紧随时代、兼容并蓄。现在,只有站在国际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股“娘化”风潮,用开放的心态包容不同文化的碰撞,才能使中华文化更具生命力。
上山擒虎后,回到家中栽一株蔷薇—“娘化”之风不足惧,它是另一种形式的美。
教师点评:文章论点清晰:题目首先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开篇点题加以明确,最后于结尾处再度强调;文章思路清晰:先抛出论点“‘娘化’之风不足惧”,而后选取几个角度阐述“为何不足惧”,最后加以总结“因为它是另一种形式的美”;文章结构清晰:采用“主论点——分论点”的模式,分论点从三个方面切入,让文章整体呈“总分总”的架构,局部有“一二三”的层次——方方面面的“清晰”,让作者的认识和态度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有力的方式传达给了我们,也让我们能够迅速地、干脆利落地针对文中提及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因为“清晰”,文章无法达到议论的目的,也无法引发广泛议论的效果,而正是因为“清晰”,文章才成为了一篇“真正”的议论文。要知道,做到“清晰”并不容易,它需要做足功课的了解,需要储备丰富的积累,需要一以贯之的智慧,需要直击要害的力道,最重要的是,它还需要无惧无畏的勇气——敢于正大光明,敢于面对质疑。或许我们对作者提及的观点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但若能做到对文中观点有疑问,却对文章本身有赏识,我们的收获将会更加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