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荻秋瑟瑟……”我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背着白居易的《琵琶行》。这是昨天语文老师留的课外作业。
刚进校门,上课铃响了。我慌忙锁上自行车,飞奔上楼。说时迟,语文老师还是先我一步走进班级。我站在门口低着头:“报告!”全班同学肃然寂静。老师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用严厉的目光凝视着我,似乎一场“舌战”即将爆发。“别看幽愁暗生恨,此时无声胜有声。”我骤然紧张。“报告!”又一道声音划破寂静,犹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全班一片哗然,如梦惊醒。“后继者”姗姗来迟,气喘吁吁,见此情形,也低下了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书包半低面。”不知哪位“高手”冒出一句。“请二位说明一下迟到的理由,否则,不好意思,就得站在门口。”他无言,我也沉默,我们都知道,向来和蔼的语文老师,只是吓唬我们而已。
“抬头大胆慢慢说,说尽心中无限事。”大概又是那位“高手”在吟诵。班里沸沸扬扬,真是“大声嘈嘈如急雨,小声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说,大珠小珠落鱼盆。”老师叫我们沉默许久,微笑着走到我们跟前说:“既然你们都无话可说,我也只能“移步相近邀相进,关门开灯重上课。”班里又荡漾起一片笑声。
我与“难兄”对目而笑,感慨万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教师点评:对一次上学迟到的经历的记录,因为巧妙融入了《琵琶行》这一经典名作而变得妙趣横生:通过引用诗句来表现场景和人物的动作、状态、心理活动,是借用了诗句本身极强的文学与艺术表现力,从而达到更为鲜活、生动、意蕴悠长的表达效果;配合整个过程的发展,诗句适时“登场”,自然贴切又恰到好处,堪比旁白之效,加之取材与日常生活的贴近,文章如戏剧一般呈现,代入感尤为强烈——作者思维活跃、想法新奇,为生活和文章带来了新鲜创意,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变得有趣,变得难忘,变得非同小可,文章也显得“高超”,显得“出众”,显得“不同凡响”;而作者积累丰富,储备充实,促成了脑中创意向笔端文字的转化。文章有“无心插柳柳成荫”,同样也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希望我们能常开“脑洞”,勤于积累,不拘束自己的想象与眼界,为生活与写作带去更多不一样的东西。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