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谚语

初二 叙事 965字
2021-06-09 01:11:52

腊八节的早晨,母亲煮了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莲子、花生、红豆、薏米、红枣……浓浓的香味透过热气腾腾的白雾扑面而来。我不禁想起一句句熟悉的话语:“吃粗食,长得快”“吃杂粮,不生病”……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个熟悉的人——外婆。

外婆没上过学,字不识几个,可谚语是张口就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等。就是这一句句纯朴真挚的话语哺育了我的母亲,又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

那时,父母因工作忙,便将只有两岁的我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我那时爱哭爱闹,又爱挑食,怎么让我吃好、睡好,便成了外婆整天操心的事。

那个年代,外婆的手头并不宽裕。当看到邻居家的小孩吃零食时,我便哭着闹着也要外婆买。外婆没法子,就给我烧些家乡的土特产。清蒸白芋头,烤红薯和玉米。如果我还哭,她就会剥个热乎乎的芋头,边喂边擦掉我眼角的泪水:“乖,白芋香喷喷,吃了乐欢欢。” 我总会破涕而笑。

我小时候最讨厌吃萝卜。一闻那味儿扭头就跑。现在的我虽然不是特别爱吃萝卜,但也不至于一看到萝卜就跑了,有时还会让母亲买回一些煮鱼汤喝。说到汤,外婆煮的汤最鲜美了,“吃饭喝汤,老了不受伤”“吃面喝汤,免得开药方”——关于它的好处,外婆随口就可以说出一大箩筐。

等我到了“七岁八岁狗都嫌”的时候,外婆嘴里的脸儿就更丰富了。 为了不让我养成懒惰的习惯,外婆试着叫我做些家务,我很不情愿地甜撇着小嘴拿着扫帚在地上胡乱划拉几下就想溜,外婆粗厚的手一把拉住我:“你呀,守着大河无水喝,守着青山没柴烧,人不劳动不得富,要学蜜蜂勤到老,莫学露水一时干啊!”我虽半懂不懂,却知道蜜蜂是“辛勤的小园丁”,也明白了外婆想让我做个勤劳的好孩子,便开始主动帮外婆做家务。

记得有一次,我和表弟玩跳棋,玩着玩着,两个人都耍起赖来,最后一翻棋盘一跺脚。他扯我辫子,我咬他胳膊,打的正激烈,外婆忙跑过来,好不容易拉开了我俩,又是气又是劝:“亲人来,亲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你们都互相让着点儿!说的我和表弟脸一阵红,没过几分钟,我和表弟又开心的玩了起来,外婆在一旁笑眯眯的打趣道:“你俩啊,是狗皮袜子没反正,才一会儿又好得跟啥事儿都没发生一样。”

外婆那一句句满含深情的谚话常让我回味,让我深思。她的“吃饭要细嚼慢咽,学习要深钻细研”伴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优异的成绩,她的“吃饭要尝一尝,做事要想一想”教我遇事冷静;她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教我不要爱占小便宜;她的“吃饭要让,干活要抢”教我谦虚和积极;她的“吃亏是福”让我遇到挫折时依然斗志昂扬;她的“没吃黄莲不知苦,事非经过不知难”教我豁达。这是外婆带给我的一笔无价的财富。

每当有不顺心的事时,想想外婆那一道道谚语, 和煦的春风便在心头泛起,带走心头的烦躁和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