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桃花坞

初二 叙事 1342字
2021-04-04 15:40:32

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娇俏含笑的桃花似乎成了春天的代名词,在这生机盎然的日子里,我们跟随着春姑娘的步伐,和学校的诗联协会一起,来到叙永桃花坞。

清晨的薄雾早已褪去,冉冉升起的朝阳逐渐照亮大地,仿佛为万物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清风如一只大手,轻柔地送来一缕山野间清新的空气。耳边萦绕着叮咚水声,那是小溪跑走时奏出的欢乐乐章。我们在桃花坞大门前合了影,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尽是幸福的笑容,我们还很荣幸地请到了钟小平老师为我们讲解诗联。随后,我们欢快地进入了期待已久的桃花坞。

进入桃花坞后,映入眼帘是一幅“秦时明月今还在,洞口桃花香又来”的对联。青树绿蔓,草盛花繁,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当微风拂过时,侧耳倾听,仿佛是一曲天籁之音。再配上这应景的对联,十分的有意境。我们一路上走过了红雨湖、胭脂桥。一幅接一幅的对联也让我们应接不暇,“坐畔花香留客迎,壶中茶浪作松吟”“天山碧桃和露种 ,门前荷花雨桥齐”“碧水流花影 ,清风满桃林 ”……各式各样的对联让我们看了之后也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匾牌为“虫二”亦极有意思,虫二也就是風月去掉了边框后的字 ,是风月无边之意。这个典故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虫二典故 ”真是有趣极了!

在桃花坞中连厕所都有对联呐!当然有些时候也会有一点小错误,如:“回肠荡气催三急,泄出排清爽一身 ”这个“出”与“肠”字词性并不相对,换成“浊”字更加妥当。所以在我们创作时也要注意词性的相对,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

我们还了解到了对联学泰斗余德泉教授,马蹄韵一词便是余德泉教授经过对上千年来的对联作声律的考察之后提出的。我们写对联也可以运用马蹄韵格式。我们不仅观摩到了他的对联,还看到了他的书法,笔走龙蛇,游云惊龙,他真的是一位杰出的楹联家和书法家呀!

平静的水面仿佛一块温润无瑕的碧玉,偶尔有微风吹过,带起一圈圈涟漪,又逐渐归于平静 。走过一条条小径,我们走到了一座高塔上,从高塔上往下望 ,四面竹树环合 ,塔下坐落着各式各样的亭台楼阁,屋顶是中国建筑史上特有的建筑法构成,似乎展示着中国工匠艺术的博大精深 。从塔上我们还看到了二十多位优雅的中年女性,她们身着各色的旗袍纱衣,随着乐曲优雅地走动着,款步姗姗,仪态万方,展示着南方女性的温婉 。

在一处长廊的牌匾上刻有“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这一副对联用了拟人的手法,“含笑 ”“自摇”写出了桃花的娇艳欲滴和溪柳的无拘无束,也教会了我们在创作中大胆尝试,多用修辞手法来增加对联的新颖性。

从塔上下来,走过潺潺流水的小桥,我们看到了钟老师所写的对联——“似可闻耕者高歌,感千秋平旷桑田,此境无虚来世外;何必寻渔人旧志,看两岸缤纷花雨,其源有路在心中 ”。这幅对联中老师运用了陶渊明《 桃花源记》的典故 ,“旧志”便是桃花源中渔人所做的记号,这启发了我们在今后的创作中,也要打开思路,可以多多运用典故。

这一路上我们和老师们一起研究对联的含义、写法,以及他所篆刻的字体 ,真是好不快活!若以前我们来欣赏在意的更多是美景 ,却没有去细细品味他所写的对联之中的各种奥妙、含义 。这一次的对联采风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我也会积极地去创作更多优质的对联!同时,我也明白了,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尽己所能,把诗、联等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播、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