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

初二 叙事 809字
2021-02-24 19:29:17

自我们呱呱坠地以来,就活在了“出发”与“到达”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出发”是为了“到达”,而“到达”不正是新的“出发”么?因此,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到达”这个哲学命题。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到达”,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

值与人生理想呢?

责任直达,是人生的铺路石。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的人生责任不仅仅是养活自己,让自己喝好、吃好、耍好,不然就太自私了。我们应当胸怀天下,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像顾炎武那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我们以祖国的需要为我们的责任之时,我们的人生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一旦我们背靠强大的祖国,这种责任感直达心底,还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呢?因此,让责任直达心底,我们的人生就有了坚实的铺路石。

使命必达,是人生的不老松。我们不可做“佛系”青年。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尚且“端居耻圣明”,何况我们生逢盛世呢?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生生不息,才造就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屈原、杜甫,张伸景、沈括、宋应星,时传祥、王进喜、李素丽、樊锦诗、黄文秀,“两弹一星”元勋、钟南山,等等,哪一个不是胸怀天下,使命必达的巨掌?面对并不太友好的外部环境,实现中国梦的机会稍纵即逝。我们应当有实现全面小康和国富民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增强攻坚克难的自觉性和战斗性。这样,我们就能永葆青春,以昂扬的斗志成为人生的不老松,为自己的人生梦想而搏击长空。

修身通达,是人生的紫金冠。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下”为人生理想,把“修身”看作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石。我则认为,通过修身养性,变得通达,就好比赢得了人生的“紫金冠”。曾子不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的话吗?待人接物、品格情操、性格美德都是修身的范围。

一个有学识的人,应避免让自己成为德不配位的人,否则遗患无穷。希特勒是演讲天才,却因为无德而成为战争狂魔;李俊是计算机天才,可却因为缺德而制作了肆虚网络的“熊猫烧香”病毒;吴谢宇慰母、林森浩投毒、马加爵杀人等高材生犯罪,虽说是个例,但其手段之残忍,超乎常人想象……这些,无不说明“德育”比“智育”更重要,难怪陶行知先生一再叮嘱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想,如果责任、使命、修身能顺利达到我们的心底,美好的明天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