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的笑,确实有点与众不同。一笑,脸上的肌肉就出现许多皱纹,就像平滑的水面上投下一颗石子荡出了圈圈波纹,眼睛眯成了“一条线”,下巴老是尖尖的。李老师的笑,常常也惹得我们发笑。而就在这混合的笑声中,往往有着一种妙不可言的神韵和深意……
讲台上,李老师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眉飞色舞地分析着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瞧吧,讲桌成了柜台,粉笔盒摇身变为碟子,而盒中的粉笔自然而然地成为茴香豆。理所当然,李老师便是那位书呆子气十足的“孔乙己”了。
讲桌边,噢,是“柜台”边,“孔大人”正慌忙用手罩住“碟子”,眼斜视着我们,提腔拿调,摇头晃脑地哼道:“多乎哉!多乎哉!不多也。”那一副文绉绉的样子宛然是一位自命清高、思想迂腐的孔乙己形象再现。老师那戏剧性的动作,那逼真的神态,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然而,就在这笑声中,却蕴藏着令人深思的问题:是什么造就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呢?
通常是这样,李老师巧妙地把深刻的主题融入笑声,让我们在笑声中探索人生,了解社会,剖析严峻的现实……
有一次,冒失的我提出了一个令他难堪的问题:“老师,你的左耳是怎么聋的!”这可是一般人的忌讳之处,话一落音,我便追悔莫及。
流动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同学们惶惶不安。谁想李老师呵呵一笑,俏皮地说:“在越南反击战中被炮声震聋的!”末了,还添上一句:“这样可就再也不会「右耳进,左耳出」喽!哈哈!”我发觉“凝固”的空气,就在老师那随和的笑声中悄悄地消融……
李老师的笑,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周围的一切人。可是有一种笑,在我脑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那便是——
一向健步如飞的李老师今天是怎么啦?脚一拐一瘸的。我惊奇地问:“老师,您的脚?”
“骨里多了一根刺。”李老师淡淡地笑着,还伸手摸了摸尖下巴。
“疼吗?”哎,我真傻。
不那么疼。”尽管他的脸色蜡黄,却仍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校园里,仍旧有他清瘦的身影;教室里,依然响着他朗朗的笑声;看见的,还是一张荡漾着爱的涟漪的笑脸,只是脚跛得更厉害了。
但是,偶然的一次,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那天下午,我做完值日,来到楼梯口,不禁被眼前的东西惊呆了。一幅滑稽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李老师正用双手搭在扶栏上,一只脚微向上缩,另一只脚吃力地向下跳了一级、两级;休息一下,又艰难地往下跳……
我无法抑制自己,一种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感情从心底涌起。然而,我更惊诧于老师脸上的笑容,那饱含着刚毅,隐藏着痛楚,带着玩童般的象是秋天的高空一样深远明朗的笑容……
李老师的笑,是别具韵味的笑,像蓝天的一块,似碧海的一角。从那笑声中,我们知道了人生的哲理,我们听出了爱的旋律,我们看到了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