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如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落在公园的沙子里,路旁的树上,人们住的房屋上。湿了沙,湿了树,湿了房。我在一层薄帘的窗边眺望,看着雨一点一点落下,看着雨中行走的妈妈。
雨愈下愈大,如天兵震怒,掀翻银海。妈妈加快了她的脚步,转眼间,只听见“咔嚓”一声,一股寒意涌入家门。知道是妈妈回来了。
赶忙从卧室里出来,只见妈妈那被雨水湿了大半的衣裳。不由得心生酸怜,妈妈突然俯着身子,弯下腰去,手捂着肚子,整个人蜷缩在了一起。我吓坏了:“妈妈,你怎么了?”妈妈竭力吐出两个字:“胃……疼。”
胃痛?我脑海浮现出了两个字:姜汤。我顾不去想为什么,赶忙拿出一个姜,在切菜板上将它切成姜片。我不去听那嘈杂的雨声,不想那练习册上的习题,只想在碗里倒入一些水,再放一勺红糖,几片姜片,用电磁炉闷煮,做成姜汤。
十分钟后,一股奇香随之飘来,涌入我的鼻尖,浓烈辛辣,直入肺腑,沁人心脾,好闻极了。都说:亲有疾,药先尝。可就像开玩笑似的,这一尝,我竟发现我把糖错放成了盐。
我垂头丧气地跌坐在地上,心想:要不然,就不做了。
妈妈忍着剧痛,走进了厨房,满脸疑惑:“你在干嘛?”我灰心丧气地答道:“煮姜汤。”看到神色憔悴的妈妈,我决定,还是再做一次……
这次,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香气漫了一路。朝着姜汤轻吹几口,将它小心翼翼地端在妈妈面前:“妈妈,趁热快喝。”妈妈吹开浮在碗边的姜片,抿了一口,我不禁陷入了回忆。
我自小体质就不太好,感冒、发烧对我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每当我感冒时,妈妈便会为我熬上一碗姜汤,一入口,刹那间,一股暖流如万马奔腾,从我的口腔疾奔到胃中。入口时有些辣嗓子,而后甜味在舌尖肆意绽放。姜汤最中间是深褐色,越接近碗沿颜色越浅,看着这熟悉不过的渐变色。已见碗底,只剩下最后一勺姜汤,喝下,从我的舌一直暖到心……妈妈的声音将我从回忆中唤醒:“谢谢宝贝。”
邱吾子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何为孝?古代中就有形象的会意字:小孩牵着一个老人。孔子曾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想,孝并不是很难,就像一碗甜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