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枕

初二 叙事 1020字
2020-11-16 22:48:03

秋游到了,这天天气睛朗,一路上到处都是鸟语花香,凉薄的秋也生出一点春的盎然意气。前面带队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冯老师。正招摇着一根小旗子往山上爬。

老师是位集邮爱好者,又逢这周围店铺林立,趁着休息时间带上我们几个坐不住的同学游逛。走进一家店内,“清代的,一千五,贱卖了!”秋游的日子还恰逢低价买到了心心念念的宝贝,老师脸上乐开了花。

路上,老师突然停下脚步,擦擦眼镜,打开手中越攥越紧的小盒子,又凝视看邮票许久。老师突然抬头:“呀,上当了!”趁着还没走远几步,老师转身走回那家店,一脚跨过门口几层台阶,理论一番后却只有一句话:“一千五,你买了就是买了!拒不退货!”

老师的话涌上嘴边,却咽了回去,他的目光移到了柜台上的一处黑暗的角落——店内的灯光仿佛刻意避开了那儿,只在昏暗中望见几行小字。老师快步走过去,俯身把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抱出来,拍拍上面的尘土。“那是什么东西?”只见他走到灯光最明亮的地方下。终于看清了,那是一个瓷枕,刻在上面凹凸不平的字里行间中落满了灰尘,尽管在最亮的灯光下,依旧没有闪出一点瓷的光彩,仿佛深刻的告诉我们:它是一个制作粗糙而再普通不过的瓷枕——它的确只配在那样一个昏暗的角落。

老师不以为然,只是扑着上面的灰尘,一字一句地读着上面刻的《朱子家训》。“好啊,‘勿贪意外之财’,这句真是写的好啊!”他随即起身,把瓷枕放在柜台上。叹口气说:“唉,这一千五的假邮票,我不跟你计较了,把这瓷枕送我!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老板脸上乐开了花,“好啊,几十块的小东西,给你了!”

回校的一路上,老师在车上一直盯着这个瓷枕,嘴里念叨着什么。

回校了,我们安静坐在教室里,不一会,冯老师缓步走进来,推开大门,面色凝重的把那块瓷枕放在讲台正中央。同学们围上去看,我才发现它比在店内时样子好看多了,棱角更加分明,字间的尘土已经被清刷地很干净,这才在灯光下映出瓷器清亮的本色。“这上面刻的是什么?”一位同学答道:“是《朱子家训》。”

“很好!”他赞叹道,捧起瓷枕,一字一句地念道:“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他愧疚地把今天的故事对我们讲了一遍,语重心长道:“同学们,这些话告诉我们,这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从天而降的金银。那邮票便是飞来之财,我两眼一热,现在想想,这何尝不是不义之财,回头看,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请大家记住它,勿贪意外之财,做踏踏实实的事,做方方正正的人。”说罢拿出那枚假邮票,干脆利落地撕毁了。

此后,冯老师办公室旁的柜子上,除了满满当当的书和作业,唯一的那个空缺竖直摆上了那个瓷枕,抬头,只见“勿贪意外之财”几个大字赫然映在眼前。

我与冯老师自毕业之后就不曾相见过。他的脸在记忆中已经渐渐被时光如流水浸得模糊,只记得那堂课上他铿锵有力的话语掷地有声还在脑中回荡,只有那个色泽昏黄而四四方方的瓷枕而记忆的灯光下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