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里的错题本

初二 叙事 790字
2025-06-30 23:18:17

蝉鸣最盛的7月,我第三次打开书桌最深处的抽屉,指尖拂过那本边角翘起的错题本。塑料封皮早已磨得发毛,扉页上“查漏补缺”四个字被橡皮擦的模糊,却在记忆里愈发清晰。

第一次月考失利后,班主任把这本本子拍在我桌上。“把错题都抄下来,搞懂一道胜过刷十道题。”他的语气不容置疑。我满心不情愿的翻开第一页,蓝黑色墨水印在纸上,数学试卷上那个鲜红的“78”仿佛还在发烫。函数图像歪歪扭扭的躺在本子上,解题步骤像打了结的毛线,怎么都理不顺。

起初,抄错题对我来说是一种煎熬。别人在课间嬉笑打闹,我就要对着错题唉声叹气。物理的电路图总是短路,英语的语法像天书,那些错题像顽固的荆棘,扎的我心烦意乱。有次,我实在忍不住把本子狠狠摔在桌子上:“抄这些有什么用!反正我就是学不会!”

父亲默默捡起本子,翻开他年轻时的笔记本递给我。泛黄的纸业上工整的字迹旁密密麻麻批注着心得,有些地方还用红笔重重圈出。“当年我学物理时也觉得难如登天。”他指着一道力学题,“你看这道题我反复研究了一周才彻底弄明白,学习没有捷径,只有下笨功夫。”

我开始沉下心来,一道题一道题攻克。每天晚上,台灯下的错题本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在错题旁写下详细的思路,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易错点。渐渐的本子上的错题不再那么面目可憎,反而像等待被解开的谜题,等待我用知识的钥匙打开真相。

期中考试前我把错题本翻了一遍又一遍,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难题,如今竟变得熟悉而亲切。走进考场时,我不手中的笔仿佛成了最可靠的战友。当看到试卷上出现类似错题本上的题型时,我甚至露出了微笑——那是胸有成竹地笃定。

成绩公布那天,我的名字赫然跃居班级前十。捧着成绩单,我第一个翻开错题本。那些曾经的错误,早已化作成长的阶梯。如今,这本错题本依然安静的躺在抽屉里,每当我遇到困难,都会翻开,它不仅记录着曾经的失误,更见证着我如何在失败中汲取力量,一步步走向进步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