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
我很喜欢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一句话:“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挥手,原本很简单的动作,却因为她的出现对于我来说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盛夏的开头,我们故事的起点。她迎着光,好像光中的精灵,雀跃着,在看到我的一瞬向我欢快地跑来,兴奋地挥着手,仿佛是阔别已久的老友。我脑海中一片混沌,没想到相逢会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因为当时的我和她并不算熟,只是略见过几面,可是她挥手时那兴高采烈的样子却感染了我,我们也因这次“阳光下的挥手”结缘,一见如故,从此成了很好的朋友。
每一次的见面,都以她的挥手开始:去游乐园时,她热情洋溢、笑着挥手招呼我,手轻盈却有力,生怕我看不到她;去公园时,长椅上的她会托着下巴痴痴地看着湖里的风景,看到我的出现展露出的笑颜像阳光一样明媚,她挥挥手,充满了温柔的气息;在图书馆时,她边看书边留意着我的到来,挥手时微微放低一些、幅度也小一些,似乎油害怕惊扰别人的羞涩,却也有藏不住的欣喜。分别时,我们走着幽静的小路上一路无言,在快到她家门口时,她挥挥手,以此作为愉快的一天结束的标志,颇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渐渐地我习惯了她的挥手,因为这是我们友谊的标志。
我们的友谊在一次次的挥手中,愈来愈好。但同时我也在想:“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的故事也以挥手结束,就如每一次,离别的挥手……”如我所料,这一天终将会到来。
还是夏天,然而这时天气已经转凉,显然只剩了一些夏天的小尾巴。我们这次的相见不是以她的挥手作为开场,相顾无言,只有沉默和无声的哀愁,空气中弥漫着悲伤的气息“我们家过几天要搬到黑龙江去了。”她先开口。我叹了口气,眼眶一红,泪水便在眼眶中打转,嗓子眼像是堵了一团棉花,什么也说不出来,我俯下身、低下头不让她看到,但我们心里都明白对方的心情。她拍拍我的肩,让我回头,我拭去一把涕泪,双眼腥红与她对视着,我看向她的脸,没了往日的笑眼,只剩了满脸泪痕,和双目盈水的苦、愁,我们就这样互相看着对方,是不舍、是留恋、是无奈。我们谁也不说,谁也不敢说,但我们又什么都说了…
人生无不散之筵席,我这样安慰自己,也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们默默地转过身,都让对方先走。但我停留在原地,默默看着她的背影,可突然她转过身来,向我挥了挥手,恰逢初见时那般,却再不复当时的雀跃,留下的是道不尽,说不清的哀愁。
我们以挥手开启我们故事,又以挥手结束我们的故事。几年的相交,如一场梦般,梦里是一次又一次的挥手……
那就以挥手结束这个盛夏,结束我们的故事,当你来过的纪念。
教师点评:是问候,是告别,是破冰的示好,是不舍的代言,是一段友谊从无到有的见证,也是让一段友谊愈发深厚的契机——挥手,就是这样简单之举,却拥有着非凡之意。而打动我们的不只有这份在“挥手”中建立、有“挥手”贯穿始终的宝贵友谊,还有作者细腻而深切的情感与文字。挥手的问候只是寻常,但它却被作者赋予了象征友谊开启的意义;挥手的告别更是惯例,但它在短暂分别的对望中生出眷念、在长久离别的相视中漾出怅然,在聚与散的成长历程中成为作者的惦念;挥手为契机亦是普遍,但它因作者对朋友始终不变的珍视,变成了被放大了的、不可忽视的、至关重要的细节。是啊,“你”挥了手,而恰好“我”感、“我”懂。挥手之间,是难得的默契,是双向的珍重,也是文章因细密的真情而如此动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