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结缘
大理之行,如诗如画,情趣盈怀;扎染之缘,魂牵梦绕,心绪难平。——题记
在大理古镇幽邃绵长的巷陌深处,我与扎染初逢。小店之外,一幅幅扎染作品悬于半空,宛如风花雪月之精灵,轻舞飞扬,又似静谧之花,古朴典雅,深沉厚重。这一瞬,一颗对扎染充满好奇的种子,悄然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婆坐在小马扎上,身前木盆里盛着幽蓝染料,仿若藏着一泓深邃静谧的潭水。她面容慈祥地为店中的客人介绍一幅幅扎染:“大理扎染,始于东汉,盛于唐朝,绵延千载,从未断绝……”阿婆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扎染的深情厚爱。言及家族世代传承扎染技艺,她的眼中,顿时绽放出璀璨的光芒,那是源自灵魂深处的自豪与坚守,令人心生敬仰。
阿婆身后,一位姐姐正静静地铺开素布,准备扎染。她双手翻飞,棉线绕指,或捆或扎,动作如行云流水,又带着一份笃定与虔诚。那原本平凡的白布,在她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正等待着与色彩的碰撞和融合。染料缓缓浸润布料,姐姐捞出晾晒,蓝白相间的图案渐渐清晰,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令我赞叹不已,我心中那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不禁加深了许多。
正在我心驰神往之际,姐姐以地道的云南方言,向我讲述扎染技艺的由来。“螺旋法”,古老而神秘,早在千百年前便已流传于世。此外,更有数十种技法,繁复多变,令人目不暇接。
正说着,阿婆戴上了老花镜,缓缓走到姐姐身边,看着她的作品轻声说道:“诶诶,小憨宝,这里怎么能用螺旋法呢?画花要用扎结法呀!慢慢地来。”婆婆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却满是温和与耐心,操着一口充满韵味的方言说道。婆婆行云流水,姐姐则微微颔首,眼神专注地看着婆婆的动作,将婆婆的教导铭记于心。这画面是传承这两个字最生动的注解。待到成功时,婆婆将扎染举起,默默注视着。我望着这幅凝聚着心血与传承的作品,眼前浮现出这家几代人坚守扎染技艺的身影,更看到了扎染这门古老技艺在千百年的蜿蜒足迹。它穿越时光的隧道,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后来我才知晓,扎染在历史的长河中,并非只是一种供人欣赏的高雅艺术,它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装扮,承载着生活的温度与气息。那些蓝白相间的图案,不仅染出了美丽的画卷,更染出了生活中的宁静与安然。正是有了一代代人的传承,扎染文化才得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绽放光彩。
“素缯巧缚浸幽蓝,线绕千匝韵自含。出水云纹惊世现,方知古韵手中谙。”唯有所见,方可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