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踩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中东拐西拐。“丁零”一声,我拐进了这家藏在繁华城市街角的老式糕点作坊,停好车之后,我走进了院子。
“我买松糕!”等了好一会儿,也没有人回应我。小小的老式蒸炉摆满了整个院子,沸水“咕噜咕噜”地在锅里作响。这是几个老人从里屋出来,看到我,只是简单的招呼了一声,接着从容不迫地在锅碗瓢盆之间穿梭来去。带头的老人动作不紧不慢,一层一层的在容器里铺好红糖、糯米,以及各种颜色的装饰物。我等得心里有些小躁动,小声地询问道:“好了吗?好了吗?”
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对民间老艺人要心怀尊重。因此,对待他们,我连说话的声音都会放轻、放缓。那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听了我的话后,眼角间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菊花,轻轻地摇了摇头。
炊烟袅袅,约莫一个小时之后, 松糕终于成形了。我无聊地转了转站得发酸的腿,迫不及待地看着慢慢倒扣在桌子上的松糕。“唉!怎么这么慢啊?”我小声抱怨道。本以为只是打发时间的一句话,没想到一个三四十岁的学徒和蔼的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松糕虽然好吃,但是精髓是一份不可少的平和呀!”说罢,递给我一块热气腾腾的松糕。
付了钱之后,我嘴里衔着松糕,跨上了自行车,松糕里的那份平和紧紧的裹在舌尖儿。若是那些学徒子弟们,不仅将制松糕的技艺传承下去,还能真正领悟到松糕里平和的精髓,并且一代代传下去,那么也许有一天,人人都会悟到松糕里的人生。
如今不少人把等待看作是一件烦心事儿,甚至是一种煎熬;这些松糕作坊中的人们,却把等待看作是一种美德、一种素养、一种品质。
在等待中悟到平和,在等待中悟到宁静,在等待中悟到一种从容不迫。也许这样,人生就会少一份急躁不安,多一份宁静平和吧!
单车在风中呼啸而过,而周围的风景却像这座老旧的作坊一样,带着平和的色彩,伫立在城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