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因为被人们指责叫声刺耳就想搬到其他处所去居住,在路上碰到斑鸠,又被拦住劝说。纵使猫头鹰遇到事儿不从源头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是不适当的,但我更认为,人们对猫头鹰过于苛责,没有用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它不怎么悦耳的叫声,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猫头鹰的叫声是天生的,不会改变,这一只飞走了还会有下一只飞来。相比于不断抱怨,我们更应当容许各种各样的声音的存在。与众不同的声音、与众不同的色彩,才让我们这个世界更美丽。
有言云,“懂得尊重他人,而且心胸要豁达,不要计较名利得失,这样你才会快乐”。绚丽多彩的春天里不只需要贵重的花,也需要不知名的野花来装点,各个档次的花共同绽放,才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景。诚哉斯言,“百鸟争鸣”的宏伟景观也应当有各色小鸟的叫声,除了夜莺、喜鹊等讨喜的声音之外,猫头鹰、寒鸦这类叫声不受人们欢迎的也该拥有一席之地。否则百鸟不“百”,“争鸣”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猫头鹰的叫声固然没有喜鹊动听,也没有百灵鸟悠扬,因此不能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但是它鸣叫的权力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厌恶而消失。与其纠结于叫声如何,不如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譬如猫头鹰是捕捉田鼠的行家,能够帮人们保护谷物,算得上是益鸟。如此观之,猫头鹰非但不讨厌,反而有了可人之处。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过这样一个主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反观人们对于猫头鹰的态度,因为它的叫声不像传统意义上的鸟鸣那样动听美妙就加以排挤,明显是心中存在成见,胸中缺乏风度的表现,既没有做到“兼容并包”——去包容一只叫声诡异的小鸟,也没有做到“思想自由”——只听得到猫头鹰的叫声,并将它这一天生的特征作为指责的对象,却不能看到它对人类做出的功劳。既然如此,人们就不能如此狭隘窄见,而应当反思自己,以一颗兼容并包的心对待猫头鹰和它的叫声。
留住一只猫头鹰,留住的不只是一只无足轻重的小鸟,更是人们对个性、对不同声音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