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

初二 叙事 790字
2024-06-05 21:33:50

自古“黄金易得,李墨难获”。徽墨看似一块普普通通的黑泥块,却是无数文人学士心中的无价之宝,也是我国高贵的文化遗产。徽墨“丰肌腻理,光滑如漆”,它深沉的黑色和古朴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

假期,我慕名来到徽州歙县。穿过城门,满眼粉墙黛瓦,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碑、石牌坊,一道道长长短短的平桥、拱桥、廊桥,清新爽目又古意斑斓,没有一处不显露出浓郁的徽派风格。

我踏着一条条石板路,流连在墨染的街巷,走进一栋又一栋装满故事的徽宅,追寻徽墨的风月身影。我蹀躞着,一抬头,忽见狭窄的小巷中,一面“古法制墨,一点出漆,万载存真”的招牌迎风招展,店铺的门牌因时光的打磨而饱含沧桑,斑驳的窗户里飘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走进去,桌台上摆放着不同规格的徽墨成品和半成品,看见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熏,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我轻轻地抚摸着一锭徽墨,它独特的细腻质感如一汪清泉,流入我心中。一位梳着束发,身着青长衫的老匠人拿着毛笔蘸着金粉在一锭墨上细致描金,动作娴熟流畅,我不觉感叹出声,老匠人停下来,看着我说:“孩子,喜欢吗?这徽墨工序可复杂咯!”我心中感慨,在如此喧闹浮躁的世间,却有匠人在坚守着千年的工艺。老人看我痴迷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是来旅游的吧?”我点点头。“这可是祖辈留下来的宝贝呦,它也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旅客,你们能在这里相遇,真是有缘啊。”我似懂非懂,但老匠人的话如珍珠般滴入我心湖,漾出层层涟漪。在老匠人的邀请下,我选了一块已晾好的墨,拿上毛笔开始描金,在一蘸一描之间我领略到了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感悟到了匠人之美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徽州歙县遇古墨,徽墨以其独特的美踽踽于文化流传的旅途中,它见证了朝代更迭,经历过兴亡盛衰,在此时此刻与我撞了个满怀。希望每一个钟情于传统文化的人,都能与徽墨相遇,并用我们的笔墨丹青,送徽墨继续远行。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文笔优美。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